參娃 作品

第一百零九章 進山打獵(第2頁)

    不光是老農民貓冬,大部分鬍子,這時候也都分了賬。

    兜裡揣著錢,或者回家享福,或者找個客棧住下,再不然就去靠人拉幫套。

    實在沒處可去的,還可以到山場子當木把,貓冬的同時,還能掙點兒銀子。

    那些綹子的大掌櫃,腰裡揣著銀子,直接就住到城裡最大的客店,或者窯子,揮金如土的開始享受。

    所以,這個時候,鬍子相對來說比較少。

    一些大戶人家也會在土地凍實了之後,將家裡的糧食裝車,運到燒鍋去賣掉。

    曲、劉兩家的地,明年才能種上呢,家裡這麼多人吃飯,那肯定要多備一些糧食。

    所以曲紹揚跟集鎮上的幾個大戶,定了不少糧。

    正好趁著落雪了,讓夥計們套車,去把糧食都拉回來,放到倉房去,留著慢慢吃。

    轉過天,就是曲紹揚跟周傳仁他們約定好的,上山打獵的日子了。

    吃過早飯後,劉東山和曲紹揚倆人穿上大襪子,再套上靰鞡鞋,用綁腿將大襪子的襪腰和褲腿兒纏上。

    大襪子,並不是後世人穿的那種襪子。

    而是用棉布做的,類似於靴子樣式,裡面絮一層棉花的那種。

    穿上這種大襪子,出門就算再冷的天,也不凍腳。

    當然,這得是家裡有錢才能穿,一般人家,就是在靰鞡鞋裡面,塞上烏拉草。

    靰鞡,是滿語的發音,是滿族人用牛皮縫製而成的一種,外觀像小船似的鞋。

    這種鞋的鞋幫鞋底相連,鞋前邊兒均勻的縫出來若干靰鞡褶兒。

    靰鞡褶兒上縫製一塊翹成鼻子形狀的皮子,構成靰鞡的前臉兒。

    靰鞡的後面兒,縫製一塊一寸寬兩寸長的皮子,這是靰鞡提拔兒。

    靰鞡鞋幫上釘幾個靰鞡耳子,用來穿靰鞡繩,以免鞋不跟腳。

    穿好了靰鞡,把靰鞡繩繫緊,再套上羊皮襖,戴上皮帽子,師徒倆就穿戴好了。

    曲紹揚伸手,從牆上摘下來槍,斜著背在肩上,然後把裝了子彈的口袋,掛在腰間。

    裝乾糧的兜子,也背上,全部收拾妥當,二人這才出門,解開狗子鏈子。

    拿根麻繩,在狗脖子上拴個鏈馬扣,牽著狗就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