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廓清南方九十六州(第2頁)
當時杜伏威佔有歷陽(安徽馬鞍山和縣),陳稜盤踞江都(江蘇揚州),李子通位於海陵(江蘇泰州市海陵區),都有奪佔江南的想法,沈法興在與他們對戰中屢屢敗北。
李子通包圍江都攻打陳稜,陳稜分遣人質向沈法興、杜伏威求援。
沈法興讓兒子沈綸率軍與杜伏威共同前往救援,杜伏威屯駐清流(安徽滁州),沈綸屯駐揚子(江蘇揚州市邗江區南),兩軍相距數十里。
李子通採用幕僚毛文深之計,招募江南人冒充沈綸部眾,趁夜偷襲杜伏威,被激怒的杜伏威發兵攻打沈綸。雙方互相猜疑防範,誰也不敢先行出兵救援。
李子通藉機集中精銳首先攻陷江都(江蘇揚州),又乘勝擊敗沈綸,杜伏威只得撤軍離去。
打了勝仗的李子通隨即在江都稱帝,建國號吳,改元明政。
正當沈法興和李子通忙著當皇帝時,杜伏威卻選擇了向大唐請降。
八月十二日,李淵任命杜伏威為淮南安撫大使、和州(治歷陽,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總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大唐征剿王世充,無瑕顧及南方。為安撫江淮勢力,李淵再次頒詔,令杜伏威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揚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淮南道安撫使,進封吳王,賜姓李。同時,任命他的生死兄弟輔公祏為行臺左僕射、加封舒國公。極盡恩寵之意!
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子通渡江攻打沈法興,奪佔京口(江蘇鎮江)。沈法興派將領蔣元超迎戰,在庱亭(江蘇鎮江丹陽)被李子通擊敗,蔣元超戰死。沈法興棄守毗陵(江蘇常州),奔逃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
丹揚、毗陵等郡全部歸於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府掾李百藥為內史侍郎、國子祭酒。
杜伏威既然歸附了大唐,由割據一方的盜匪轉變為總管一方的統帥,那麼無論李子通也好、沈法興也罷,就都成了與朝廷作對的叛逆,自然應當清剿乾淨。
見到李子通猖狂如此,杜伏威派輔公祏出兵教訓李子通,讓闞陵、王雄誕兩個義子給他做副手。
輔公祏從歷陽(安徽馬鞍山和縣)渡江攻陷建鄴(江蘇南京),進軍溧水(江蘇南京溧水區),李子通率軍出戰。
輔公祏挑選千餘精銳,手執長刀做前鋒;又安排千餘人緊隨其後,並交代說:“前鋒中有膽敢退後的,格殺勿論”;並親率大軍跟在最後。
李子通擺成方陣迎擊,兩軍相接,前方長刀隊知道後退必死,人人殊死搏殺。輔公祏張開左右兩翼對李子通形成三面包夾之勢,李子通不敵向後退卻。輔公祏乘勝追擊,卻反被李子通打敗。撤軍退入營寨,堅守不出。
王雄誕說:“李子通營寨未設壁壘,又陶醉於初戰即勝的情緒中,我們趁其不備前往進擊,一定可以打敗他。”輔公祏覺得有些冒險,沒有答應。王雄誕帶著自己數百親兵趁夜潛伏至李子通營前順風縱火,李子通大敗,數千人做了俘虜。
沒過多久,李子通軍中糧盡,只得棄守江都(江蘇揚州),退保京口(江蘇鎮江),杜伏威遷駐丹揚(江蘇南京)。
在杜伏威持續壓逼下,李子通繼續向東退往太湖,在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大敗沈法興,沈法興走投無路,只得撤往會稽(浙江紹興),沿途溺水而死。
李子通侵吞了沈法興地盤,遷都餘杭(浙江杭州餘杭區),聲威復振。江淮一帶,也由三方角逐變成了雙雄爭鋒!
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初一,杜伏威義子王雄誕奉命進討李子通。
李子通親率精兵駐守在從丹揚至杭州的必經之路—獨松嶺(浙江杭州餘杭西北)上。
王雄誕讓將領陳當帶千餘人登上高處,沿山谷張掛旗幟,夜間將燃燒的火炬綁在樹上,遠遠望去,滿山滿谷都是星星點點的亮光。李子通以為大軍來襲,恐懼之下焚燬營寨想要退入杭州堅持。王雄誕尾隨於後窮追不捨,在杭州城下擊敗李子通。
十一月初七,窮困交迫的李子通出城請降。杜伏威將李子通押送長安受審,李淵釋放了他。
匪首汪華盤踞黟、歙(安徽黃山黟縣、歙縣)稱王,王雄誕剿滅李子通後回師攻打,汪華於新安洞(安徽黃山市歙縣東南)迎戰。
王雄誕提前埋伏精銳于山谷中,親率數千老弱發起進攻,戰不數合佯裝不敵,敗退營中固守。汪華猛攻,卻始終無法攻克。打到日暮汪華撤軍返回,新安洞已被王雄誕提前設置的伏兵所佔,只得窘迫請降。
王雄誕又乘勝勸降了崑山匪首聞人遂安,於是淮南、江東盡歸杜伏威所有。
王雄誕因功被大唐任命為歙州總管,賜爵宜春郡公。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李世民蕩平劉黑闥,揮師進入山東,接連攻陷徐圓朗十餘城,聲威震動淮、泗。時刻關注唐軍動向的杜伏威當即申請入朝。
七月初八,杜伏威到達長安。
實力決定地位,貢獻決定禮遇。面對這個掃蕩江東、主動歸附的割據首領,李淵大為高興,讓他升坐御塌親切接見,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兼行臺尚書令,官位超越了齊王李元吉。
【03】 剿滅蕭銑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佔據江陵(湖北荊州市荊州區故江陵城)自稱梁帝的蕭銑,派宋王楊道生進犯大唐峽州(治夷陵縣,今湖北宜昌西北),被峽州刺史許紹所敗。又派大將陳普環率水師乘舟進入三峽,意圖奪取巴、蜀。
許紹讓兒子許智仁、參軍李弘節在西陵(湖北宜昌西北)迎戰,大敗梁軍,生擒陳普環。
兩次受挫、見識到唐軍厲害的蕭銑消停下來,派兵戍守安蜀(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峽口南岸)、荊門(湖北宜都市西北長江邊),轉入防禦。
當初,李淵讓李靖到夔州(治重慶奉節)謀劃奪取蕭銑的策略,李靖抵達峽州被蕭銑軍隊所阻,久無進展。本就與李靖有舊怨的李淵以此為由,密令許紹斬了李靖。許紹憐惜李靖才能,上奏為李靖說情,這才得以倖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蕭銑為人氣量狹窄,猜忌心重,管治能力一般。眼見那些開國大將個個恃功自傲、擅殺妄為,心存不滿又毫無辦法的他竟然宣稱罷兵務農,以此剝奪眾將兵權。
梁國二號人物、大司馬董景珍的弟弟在軍中為將,對這項政策深感不滿,意圖作亂,因事情洩露被殺。董景珍正鎮守長沙,蕭銑下詔赦免他連坐之罪,讓他返回江陵(湖南荊州)。董景珍恐懼之下,獻出長沙歸順了大唐。
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蕭銑派齊王張繡攻打長沙。董景珍對張繡說:“飛鳥盡、良弓藏的典故難道你不知道,為什麼還來打我。”張繡置之不理,揮軍包圍長沙。董景珍正欲突圍逃走,被麾下所殺。
蕭銑任命張繡為尚書令,不過幾天又被蕭銑所殺。自此,功臣大將都起了背離念頭,兵勢日漸衰微,在與大唐的較量中屢處下風。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靖拿著起草好的“奪取蕭銑十大策略”,去找夔州(治重慶奉節)總管、趙郡王李孝恭,請他代為奏報。李孝恭看後深表贊同,立即轉奏朝廷。
二月初三,李淵讓李孝恭製造舟艦,熟悉水戰,進討蕭銑。因李孝恭之前沒打過仗,特地委派李靖為行軍總管,輔佐李孝恭。
李靖勸說李孝恭徵召巴、蜀酋長子弟,根據他們才能授予職務,並安置身旁。對外以示恩德,實則當作人質,用以確保後方穩定。
九月份,詔令兵分四路合圍江陵,會攻蕭銑,其中:
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為行軍長史,節制十二總管,率巴、蜀軍隊從夔州(重慶奉節)順江東下。
廬江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湖北襄陽市襄州區)向南進攻。
黔州(重慶彭水)刺史田世康經辰州道(湖南懷化),向北進擊。
黃州(湖北黃岡)總管周法明自夏口道(武漢漢陽)向西發展。
當月,長江水漲,風高浪急。眾將請示李孝恭待水面下降再行進發,李靖說:“兵貴神速!如今蕭銑還不知道我軍集結,我們乘著水漲發兵,突然抵達江陵,定可將其擒獲。”李孝恭採納了李靖意見,兵發夔州(重慶奉節)。
十月初三,唐軍兩千餘艘戰艦沿長江浩蕩東下。蕭銑君臣認為江水大漲,沿途竟毫無設防。唐軍順利攻陷荊門、宜都(現均位於湖北宜昌宜都),進至夷陵(湖北宜昌東南,長江北岸)。
蕭銑大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屯駐於此,李孝恭揮師猛攻,兩戰皆勝,繳獲戰艦三百餘艘,梁軍溺亡、被殺萬餘人。
蕭銑江州(江西九江)總管蓋彥舉被唐軍聲威所懾,以所轄五州來降。
蕭銑罷兵務家後江陵城僅有數千士卒,聽聞唐軍到來,文士弘又大敗,慌忙調兵來援。但這些軍隊都遠在嶺外,加之道路險阻,倉促間難以聚集,只得動員城內全部兵力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