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擊破吐谷渾之戰,馳騁千里如卷席(第2頁)
慕容伏允的無賴表現激怒了太宗!
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宗下詔,大舉討伐吐谷渾,從根本上解決西北邊患!
在主帥人選問題上,太宗傾向於橫掃突厥、出將入相的原尚書右僕射李靖。但李靖此時已六十三歲,剛因年老多病辭去宰相職務,太宗有些不好意思開口。
李靖主動入朝表明態度,願意掛帥出征,太宗這才放心!吐谷渾雖然不好對付,但當初橫行漠北的突厥騎兵,在大唐軍神面前不還是乖乖俯首就擒!
同樣一把刀,在農夫手裡只能砍柴,一旦被高手掌握,那就是無堅不摧的銳器!
十二月初三,太宗正式下達戰鬥命令!
李靖為西海道(青海湖附近一帶)行軍大總管,統一指揮戰區內各路唐軍,以及加強的突厥、契苾軍隊行動,直指吐谷渾國都伏俟城(青海湖南),擒獲或斬殺慕容伏允。
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位於甘肅臨夏積石山縣)行軍總管,岷州刺史李道彥為赤水道(青海省共和縣南曲溝)行軍總管,負責殲滅積石、赤水之敵,伺機向縱深發展進攻。
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行軍總管;涼州大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新疆巴音格勒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行軍總管,負責攻佔鄯善、且末,阻敵向西逃竄。
利州(四川廣元)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新疆羅布泊)行軍總管,負責配合主力行動,包抄吐谷渾後路。
吐谷渾在得知唐軍大舉進攻的消息後,也開始著手準備,以威嚇、賄賂等方式,煽動、串連鄰近部落共同反唐。
貞觀九年(635年)正月,党項叛降;三月,洮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羌人部落殺害刺史孔長秀,叛降。
三月十九日,大唐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率先發起進攻,擊敗叛降的羌人部落。
四月初八,李道宗在庫山(又名嶂山,在今青海西寧湟源縣西南日月山一帶)擊敗吐谷渾,直逼其國都伏俟城。
慕容伏允再次使出保命絕招,一把火燒燬都城附近野草,退入大漠深處。
李靖召集眾將商議,眾將大多認為“野草已被焚燬,戰馬無草可食,不可深入。”
侯君集提出異議,認為:“當初段志玄擊敗吐谷渾撤軍返回,才到鄯州(青海海東市樂都區),吐谷渾就已兵臨城下,原因就是他們主力未受損失,仍然聽從指揮。這次一戰而敗,他們如同鼠奔鳥散,連個斥候也沒留下,我們現在乘勢攻取,就像拾取草芥那樣簡單。這種機會如果不去利用,將來一定後悔。”
李靖採納了侯君集意見,迅速調整部署,將部眾分為南、北兩路,分別向吐谷渾縱深穿插追擊。
其中,北路軍由李靖、薛萬均、李大亮指揮,追殲吐谷渾北部之敵;南路軍由侯君集、李道宗統率,追殲吐谷渾南部縱深之敵。
四月二十三日,北路軍在曼頭山(青海共和縣西南)追上並殲滅吐谷渾一部,繳獲大量牲畜,充作將士口糧,解決了後勤補給難題;二十八日,又接連在牛心堆(也叫牛心山,在青海湟中縣東南,南川河西)、赤水源(黃河上游在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節點,位青海省共和縣南曲溝)打敗吐谷渾。
赤水源一戰中,赤水道行軍總管、岷州刺史李道彥延誤戰機,沒有按時到達。薛萬均、薛萬徹兄弟輕騎突進,被吐谷渾大軍包圍,一番慘烈搏殺,跟隨他們的唐軍損失大半,兩人也身中槍傷、戰馬倒斃,但仍奮勇持刃步戰不休。
危急關頭,左領軍將軍、原突厥將領契苾何力率數百騎兵趕到,猶如利刃般插入敵陣。薛氏兄弟見狀,指揮所部拼死反擊。在大唐精銳府兵和突厥騎兵的共同夾擊下,吐谷渾大敗,被殺得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赤水源。
北路軍將領李大亮、執失思力也分別於蜀渾山(青海共和縣西)、居茹川(青海共和縣西北柴集河)一帶擊敗吐谷渾,擒獲其部落酋長二十餘人。
在唐軍痛擊下,吐谷渾北部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殘部向西撤離。李靖尾隨在後窮追不捨,一路掃蕩至吐谷渾西境且末。
北路軍高歌猛進,南路軍也不甘勢弱。他們在侯君集、李道宗帶領下,繞過青海湖向青藏高原腹地挺進,深入無人區兩千餘里。
當時雖值盛夏,但青藏高原卻四處冰封、白雪皚皚。
唐軍行至破邏真谷(青海海西都蘭縣東南),攜行水源告罄,又無水可飲,只得人吃冰、馬啃雪,克服高原反應,繼續向前追擊。終於在烏海(青海瑪多縣東北)追上慕容伏允,在悍不畏死的唐軍面前,吐谷渾早已喪失鬥志,一經接觸就被打得潰散而逃。
唐軍繼續追擊,從星宿川(即星宿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追至柏海(青海省瑪多縣西部黃河上源的鄂陵湖、扎陵湖),這才收軍返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靖在且末得到消息,聽說慕容伏允逃到了突倫川(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將要奔向于闐(新疆和田市)。契苾何力請求率軍追擊,薛萬均因上次被圍險些喪命,堅持認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