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神龍政變,女皇武則天黯然離場(上)(第3頁)
武則天果然大怒,把魏元忠、高戩二人下獄,讓張昌宗與他們當庭對質。
張昌宗秘密找到中書舍人張說,以升官為誘惑讓張說做偽證,張說答應了他。
第二天,武則天召集太子李顯、相王李旦以及各位宰相,讓魏元忠與張昌宗對質,兩人爭論了很久也沒結果。張昌宗說:“張說聽魏元忠講過那句話,請叫他前來問話。”武則天隨即召張說進見。
張說接詔將行,一幫同僚圍住了他。
中書舍人宋璟囑咐說:“名聲至關重要,神鬼難以欺騙,你可不能依附奸佞陷害忠良,以求進身!即便你因此獲罪流放,也比做這腌臢事光榮的多。萬一真有不測,我定會在朝堂力諫,大不了陪你一同赴死。請好自為之,留名萬代,就在今朝!”
殿中侍御史張廷珪插話:“朝聞道,夕死可矣。”
左史劉知幾也說:“不要留下汙名,讓子孫受累。”
所謂人言可畏,還有些品行操守的張說在大家的勸解下做出了決定,昂首走入朝堂。
魏元忠還以為他們提前串通好了,冷笑著看向張說:“你是準備與張昌宗來陷害我吧!”
張說正視魏元忠:“你身為宰相,何必仿效街頭小人腔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昌宗在旁催促,讓他少囉嗦,快點作證。
張說對武則天施禮完畢,不卑不亢的說:“陛下您剛才也看到了,在您面前張昌宗還如此逼我,何況在外邊!臣今天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敢不講實話。臣確實不曾聽魏元忠說過那句話,是張昌宗逼臣作證的!”
張易之、張昌宗沒料他當眾反悔,急赤白臉的對武則天說:“他與魏元忠一同謀反。”看到武則天沒說話,張昌宗慌不擇言:“他曾稱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放逐太甲,周公攝行王位,這不是造反是什麼!”
張說正色道:“易之兄弟是小人,只聽過伊尹、周公的傳說,卻不清楚他們大道所在!”
“當初魏元忠榮升宰相,臣以郎官身份祝賀,元忠對賓客說‘無功而受寵,很慚愧。’臣當時說‘先生您擔負伊、周重任,理應得任。’伊尹、周公至公無私,為古今所仰慕。陛下任用宰相,不讓他效仿伊尹、周公,那讓他學誰呢!而且臣怎會不知道,如果附和張昌宗,立即就會榮升高職;而替元忠講話則會抄家滅族!但臣畏懼元忠冤魂,不敢誣陷啊!”
武則天總算明白了怎麼回事,怒道:“張說反覆無常,一併入獄審訊。”
過了幾天再問,張說堅持己見。武則天讓心狠手辣的堂侄武懿宗去審,幾次大刑,張說依然死不改口。
宰相朱敬則看不下去,上疏申明:“元忠素來忠直,張說無辜坐罪,如果判決他們,會讓天下人失望。”
曾勸諫武則天禪位的蘇安恆再次上疏,認為:“陛下即位之初,是樂於接受諫言的英主;老了以後,卻成了喜聽奉承的昏君。”
“自從元忠下獄,民情洶洶不可抑制,都認為陛下信任奸佞,逐退忠良。如今賦稅繁重,百姓凋敝,加之小人當道,刑賞不公。臣怕人心不安橫生災禍,倘若激起兵變,陛下如何平息。”
這封奏疏到了張易之手裡,他惱怒之下想要處死胡說八道的蘇安恆,幸有宰相朱敬則、桓彥範、魏知古等人力保,才得以免罪。
武則天深知眾怒難犯,幾經考慮,把魏元忠貶為高要尉(高要,今廣東肇慶,唐時屬嶺南),高戩、張說流放嶺南。
魏元忠向武則天辭行,誠懇的說:“臣年紀大了,這次前往嶺南恐怕有去無回,陛下定有思念臣子之時。”說完,指著張氏兄弟說:“這兩個小子,一定會為您招來禍端。”
魏元忠不僅勤於政務,而且身為宰相,多次統兵與突厥、吐蕃作戰,替武則天處理了大量煩心事。武則天猛然間良心發現,但作為九五至尊,又怎能朝令夕改,於是略顯沉重的向魏元忠揮了揮手:“元忠,你去吧!”
魏元忠得以保全性命,朝中正義之士固然功不可沒,但從中也可看出,女皇對朝政的把控已大不如前,宰相府權力在幾經她的打壓後又重新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