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張九齡出局,李林甫專掌相權(第2頁)
張九齡對此持贊成態度,裴耀卿、李林甫覺得如果不殺二張,會敗壞國家律法。玄宗支持裴、李意見,對張九齡說:“情有可原,法不可容。”
隨即下達敕令公示天下:“國家設置律法,是為了制止隨意殺傷。如果每個人都因私仇輾轉報復,哪裡才是盡頭!國家有法,就是曾參殺了人,也不能寬恕。將張湟、張琇交由河南尹處死。”
士民們哀憐二子,集資將他們埋葬於北邙山,還自發替兩人作悼詞,張貼在交通要衝。
此事讓我想起了不久前發生的張扣扣替母復仇案,直到現在人們仍在議論紛紛。
情大還是法大,這是個至今都無法繞開的倫理難題!
第三,組織建唐首次歌舞比賽。開元二十三年正月,因天下承平已久,玄宗本著與民同樂的想法,下令距京城三里內各州、縣刺史,親自帶著本境歌舞團到長安武鳳樓下比賽。之所以把這事做為大事,是因為這是有唐以來的第一次!
懷州刺史用大車載著數百樂工,人人身著五彩斑斕的錦衣,連拉車的牛都化裝成虎、豹、犀牛、象的模樣,在萬民矚目下招搖過市。
與之相反,魯山縣令元德秀只派了數名樂工,手拉著手朗誦由他所創《於蒍歌》。此歌未曾傳世,大概意思就是規勸帝王莫要只顧享樂。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本來只想取樂的玄宗站在城樓上看到這一出,不禁沉吟良久。為了保持他的明君形象,他一臉嚴肅的對身邊大臣說:“懷州百姓,恐怕受害匪淺!”立即下令將懷州刺史免為散官。
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上,這恐怕是懷州刺史未曾預料的。
這一年的十二月,還發生了一件事,冊封原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為壽王妃。
前文說了,壽王李清是武惠妃愛子。至於楊玄琰的女兒,就是大名鼎鼎的楊玉環!關於她的故事,後面再講!
這三件事情,李林甫在其中只扮演配角,表現尚稱中規中矩,至少沒有故意搗亂。老謀深算的他,知道現在還不是張揚的時候,他在耐心等待。他知道以張九齡的臭脾氣,遲早會與玄宗鬧翻!
果然,這一天很快到了!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初二,居住於洛陽、原打算翌年二月初二返回長安的玄宗,因宮中遇有怪異事件發生,臨時起意,召集宰相商量,準備提前回去。
大唐建有東、西兩都,皇帝帶著眾位大臣,基本上在每個地方住上一年。這樣做並不是彰顯他們地方多,而是為了減輕兩地百姓壓力。每次出行,也都會選擇在農閒時分。
張九齡、裴耀卿因農收還未結束,勸玄宗再稍做等待。李林甫通過內線,得知了玄宗真實想法。等二人退出,他單獨留下對玄宗說:“長安與洛陽,不過是陛下兩座宮室而已,您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哪用刻意挑選時間!如果妨礙農收,您只需免掉所經州縣賦稅即可。臣請通知各部,即刻動身!”
玄宗大喜,採納了他的意見!
能夠揣摩領導意圖,讓領導毫無負罪感的去做不該做的事,也是一種很高的本領!
玄宗回到長安,聽說河西節度使牛仙客乾的不錯,河西軍府倉庫充實、器械精良,便想提拔重用他,加封他尚書。
牛仙客是胥吏出身,長期就職於邊防,為人勤勉敬業,深得軍府上下認可。前宰相蕭嵩在河西擔任節度使時,發現他是人才,將他從判官一路提拔到藩鎮節帥。
張九齡的反應,與當初聽說要提拔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時一樣,態度鮮明的予以反對,並又用出了他那套唯出身論:
“尚書,是古時重要官職。自唐以來,只有做過宰相或是揚名中外的有德人士才能或封。牛仙客不過是一河湟小吏,突然位居清要,恐怕會讓朝廷蒙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宗讓了一步說:“那麼只給他個封爵可以嗎?”
張九齡說:“不可以。封爵用來獎勵有功之人,他身為邊將,充實倉庫、修繕器械,是他分內的事,不足以為功。陛下如果獎勵他勤奮,可以多賜他些金銀。加封官爵,恐怕不太合適。”
玄宗讓他頂的無話可說,心情很鬱悶。散朝後,李林甫找到玄宗,貼心的說:“仙客此人,是宰相大才,任命個尚書有什麼不行!九齡就是一書生,不識大體,您無需介懷!”
第二天,玄宗重新提出任命牛仙客一事,張九齡固執己見,毫不讓步。玄宗怒了,臉色陰沉的說:“難道什麼事都要你定!”
張九齡跪伏於地,不停叩首謝罪,嘴上仍不服輸:“陛下您不因我愚蠢,用我為相。事情有所不妥,我不能不說!”
玄宗問他:“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你又是哪家高門望族?”
張九齡答:“臣是嶺南孤枝,不如仙客出生在中華。然而臣在朝中多年,仙客他只是邊疆小吏,目不識書,如果位置太高,恐怕人心不服。”
玄宗的好心情再次讓張九齡攪亂,只得揮袖離去。李林甫滿臉不平的對他人唸叨:“倘若真有才識,又何必非精通文學!天子用人,有什麼不可以的!”
經過幾番折騰,玄宗最終授予牛仙客隴西縣公爵位,享受三百戶封邑。
此事讓李林甫與張九齡徹底撕破了臉。
當初玄宗想用李林甫為宰相,張九齡說:“宰相事關國家安危,陛下用他為相,臣恐怕將來會有禍患。”玄宗沒聽他的,李林甫如願當上宰相。
因張九齡正受玄宗器重,李林甫雖然恨他,仍能委屈自己侍奉於他。裴耀卿與張九齡在工作上時有分歧,私下關係卻一直很好,李林甫一併記恨在心。
玄宗繼位已久,國力日漸強盛,四海昇平無事,他也逐漸奢侈起來,對政務開始流於形式。張九齡卻不分大事小情,總與玄宗爭論不休。李林甫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日夜想著如何扳倒張九齡。
玄宗還是臨淄王時,由於原配王氏生不出孩子,鍾愛於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三位妃子。趙麗妃生下太子李瑛,皇甫德儀生下鄂王李瑤,劉才人生了光王李琚。
等到玄宗繼位,把十四歲的武惠妃納入後宮,就只深愛她一人,對趙麗妃等日益冷淡。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清,也因此倍受玄宗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