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收復兩京,重返長安(下)(第2頁)
肅宗答:“追不回了,使者早就出發了。”
李泌嘆了口氣:“太上皇肯定不會回來了。”
肅宗吃驚的詢問原因,李泌答:“從道理上講,應該是這樣。”
李泌沒把話講透,其實就是你肅宗已經登基稱帝,卻對玄宗說要恢復太子身份,你自己信嗎?玄宗又不傻,還能回來當你的眼中釘嗎!
肅宗問:“那該怎麼辦?”
李泌想了想,答道:“現在馬上再以群臣名義重寫一份表章,就說當初在馬嵬驛勸您稱帝,現在既已收復長安,您思念養育之情,請他速速回京,成就為人之子的一片孝心。這樣應該可以。”
肅宗當即讓李泌起草,李泌一揮而就,肅宗拿來讀過,流淚說:“朕先前想把政權歸還父皇,只是出自一片赤誠,沒有考慮其他。聽了先生的話,才感到是我錯了。”馬上又派出一名使者趕往蜀地,與李泌暢飲過後,躺在榻上閒聊。
李泌說:“臣現已經完成了您所託付的使命,也報答了您的知遇之恩,想重新快快樂樂做個閒人!”
肅宗說:“朕與先生這些年飽受磨難,眼下形勢好轉,正要和你有福同享,為何急著離去!”
李泌答:“臣有五個理由不能留下:第一,臣與陛下結識過早;第二,陛下對臣任用過重;第三,陛下對臣寵信太深;第四,臣的功勞太高;第五,臣的行事過於奇特。願陛下放臣走,以免讓臣落於死地。”
肅宗想了想:“咱先休息吧,明天再說。”
李泌答:“陛下現在與臣同榻,仍不肯答應臣的請求,何況明天當著群臣的面呢!陛下不讓臣走,就等於殺臣!”
肅宗有些不高興了:“沒想到你如此懷疑朕,朕幹嘛要殺你,你真把朕當句踐了!”
李泌答:“正是因為陛下不會殺臣,臣才敢向您請求。如果您確有此心,臣又哪敢再提!想殺臣的不是陛下,是剛才臣所說的‘五不可留’。陛下以往待臣如此厚重,有些事臣還不敢勸諫,如今天下已然安定,臣還敢開口嗎!”
肅宗沉默良久,緩緩道:“你是不是怪朕沒有采納你的平叛方略?”
李泌答:“不是的,臣不敢說出口的事,是建寧王啊!”
肅宗說:“他是朕的愛子,性格英明果決,在逃難時立有大功,朕不是不知道!但他被小人所惑,覬覦太子位置,想謀害他的哥哥。朕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將他賜死,你難道不知其中原因?”
李泌答:“如果他真有此心,廣平王應當怨恨他。但廣平王每與臣談及建寧,都會說他冤枉,動輒痛哭流涕。臣現在準備辭別陛下,所以才敢對您說起此事。”
肅宗說:“有人看見他夜間窺視廣平住所,意圖殺害。”
李泌答:“這些完全出自奸人之口,以建寧的友善聰明,怎會做出這種糊塗事!陛下當年準備讓建寧做元帥,是臣提議用廣平。建寧如果欲圖謀逆應當恨臣才是,但他卻認為臣做的對,與臣的關係反而更加親近。通過這件事,陛下難道看不出他的心思!”
李泌的這句話如同大錘一般砸向肅宗心口,肅宗猛然醒悟,呆愣愣的半天沒有說話,痛悔之情油然而生,淚水止不住的溢滿眼角。他哽咽著揮了揮手:“先生說的對,事情已經過去,朕不想再提了。”
是啊,他能怎麼辦呢!李泌口中的奸人,不正是他的愛妾張良娣和已經離不開的親信宦官李輔國嗎!
李泌語調和緩的說:“臣之所以說這個,不是讓您去追究誰,而是想勸陛下將來謹慎一些。當年天后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做太子,天后正想稱帝,嫌他過於聰明,將他毒死。又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內心憂慮,寫了首《黃臺瓜賦》,想要感動母親。武后不聽,李賢最終也被廢掉,死於黔中。這首詩說‘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陛下已經摘了一次,願您千萬不可再摘!”
肅宗吃驚的說:“我怎會這麼辦!你把這句詩寫給朕,朕把它記錄在腰帶上。”
李泌答:“陛下您只要記在心裡即可,又何必表現在外!”
李泌的這番話是在提醒肅宗,當心張良娣與李輔國。可惜的是肅宗並沒有醒悟。碰到這麼一位既糊塗又自以為是的君王,不走又有什麼辦法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泌的高明就體現在這裡,他根本不把所謂的權勢放在眼裡,出世不過是為了救世,一旦使命完成即刻瀟灑離去。遠離是非地,不惹是非事!
【06】算不上勝利的勝利
唐軍離開長安繼續東進,郭子儀領兵先行,乘勝攻克潼關,斬首五千級,接著連下華陰、弘農(河南靈寶東北)二郡。
叛將張通儒等人收攏餘眾退保陝郡(河南三門峽),安慶緒集結洛陽全部兵力交由嚴莊統領,與張通儒合兵阻擊唐軍,算下來仍有十五萬人。
十月十五日,廣平王李俶進至曲沃(山西臨汾轄縣)。回紇葉護沿著南山搜索前進,屯駐於嶺北。郭子儀與叛軍在新店遭遇,叛軍背靠大山列陣。郭子儀率眾迎攻,作戰不利,被叛軍驅逐下來。
正在這時,叛軍背後突然響起一陣巨大的轟鳴聲,在馬蹄踐踏出的塵埃裡射出十餘支箭矢。叛軍驚慌失色的大聲喊道:“回紇來啦”,原本佔據優勢的戰場局面立即逆轉。唐軍掉頭再戰,在前後夾擊之下,叛軍大敗,屍體遮滿了山野。
嚴莊、張通儒放棄陝郡向東撤離,廣平王、郭子儀進入陝郡,僕固懷恩等將領分路追擊。
嚴莊逃入洛陽,將戰敗噩耗告訴了安慶緒。十月十六日晚,安慶緒率部逃出洛陽前往河北。臨走前,處死了哥舒翰等三十餘名高級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