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安慶緒敗亡,史思明再啟狂飆(下)(第2頁)
八月份,郭子儀、李光弼相繼入朝覲見。肅宗將兩大功臣分別任命為中書令、侍中,讓他們出將入相。
娶了寧國公主的回紇可汗當即發兵三千,援助討伐安慶緒,肅宗把這支勁旅交由朔方左武鋒使僕固懷恩統領。
此時的安慶緒雖榮光不再,但仍坐擁七郡、六十餘城,兵甲物資相當充足。但他不修政事,每天就知道酗酒取樂。他的大臣高尚、張通儒爭權奪利,搞的上上下下混亂不堪,毫無半點鬥志。
叛將蔡希德頗有才略,所部士卒也調理的驍勇能戰,他性格剛烈,口無遮攔,得罪了不少人。張通儒設計構陷,將他除掉,其麾下數千精兵各自逃散。
張通儒這一卑鄙行徑得罪了軍中眾將,都不願再替安慶緒賣命。蔡希德死後,安慶緒把軍隊指揮權交給了崔乾佑,崔乾佑雖也能打,但乖戾好殺,根本不懂得籠絡人心。
九月二十一日,肅宗詔令朔方郭子儀、淮西魯炅、興平李奐、滑濮許叔冀、鎮西北庭李嗣業、鄭蔡季廣琛、河南崔光遠七大節度,以及平盧兵馬使董秦率領步騎兵二十萬,擔任主攻,進討安慶緒。
同時詔令河東李光弼、關內澤潞王思禮兩節度為助攻,協助主力作戰。
肅宗考慮到郭子儀、李光弼同為元勳,難以相互統屬,因此沒有設置元帥,而是安排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
所謂“觀軍容”,實際上等同於總指揮。如此眾多的兵力,放著那麼多優秀將領不用,偏偏讓個閹人擔任指揮,足以證明朝廷上下信任度的缺失!大唐暮氣已深,再無迴轉可能!
十月份,雙方展開對決!
郭子儀自杏園渡(今河南衛輝東南)渡過黃河,向東抵達獲嘉(今河南新鄉轄縣),擊敗叛軍安太清,斬首四千級。安太清退保衛州(今河南新鄉、鶴壁一帶),被郭子儀包圍。
魯炅自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東南)渡河,季廣深、崔光遠從酸棗(今河南延津縣北)渡河,與李嗣業合兵一處趕往衛州。
衛州一旦失守,鄴城將直接暴露在數十萬唐軍鐵騎之下,安慶緒徵發七萬主力兵分三路前往救援。其中,上軍由崔乾佑統率,下軍由田承嗣指揮,安慶緒親自坐鎮中軍。
郭子儀精選三千射手,埋伏於營壘之後,向他們交代說:“我退,敵必追,你等登上矮牆發箭射擊。”
交戰開始,郭子儀佯裝敗退,叛軍追至矮牆附近,伏兵突起,引弓射擊。一時箭如雨下,叛軍紛紛墜馬倒斃。郭子儀趁勢調轉隊形衝擊叛軍,叛軍大敗,安慶緒弟弟安慶和死於亂軍之中,衛州被唐軍一舉攻陷。
安慶緒狼狽逃走,唐軍乘勝追至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許叔冀、王思禮以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也領兵趕來。安慶緒在愁思岡(今臨漳西南)組織反攻,又被唐軍擊敗。唐軍前後斬首三萬級,俘獲千餘人。安慶緒只得退入鄴城堅守,唐軍大軍抵達,對鄴城形成圍攻之勢。
【04】九大節度飲恨中原
安慶緒被唐軍包圍於鄴郡,整日愁眉不展半點辦法也沒有,只得派薛嵩去向他的史叔求救。史思明點齊十三萬兵馬準備援助,卻礙於唐軍勢大沒敢輕易進發,而是先派當年與唐軍在香積寺激戰的大將李歸仁,發兵一萬屯駐滏陽(今河北邯鄲磁縣),從遠處為安慶緒造勢。
十一月,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攻陷魏州(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東),肅宗委派兵部侍郎蕭華出任魏州防禦使。
沒多久,史思明兵分三路直指魏州。郭子儀奏請由崔光遠代替從沒打過仗的蕭華。十二月,崔光遠赴任魏州刺史。
史思明趁崔光遠立足未穩,出動大軍攻向魏州。崔光遠所部將領李處崟前出迎戰,作戰不利撤回城中。叛軍追到城下,揚聲高喊:“李處崟把我們召到這裡,為什麼不打開城門!”
崔光遠以為李處崟叛降,將其腰斬處死。李處崟是崔光遠所部驍將,打仗異常勇猛,歷來是眾人的主心骨。他這一死,軍中頓時鬥志全無。崔光遠看到形勢不妙,立即棄城逃回汴州。
十二月二十九日,叛軍攻陷魏州,屠殺城中軍民三萬餘人。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築壇,自稱大聖燕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安慶緒還沒消滅,史思明公開反叛,李光弼向總指揮魚承恩提議:“史思明得到魏州按兵不動,無非是想讓我們產生懈怠心理,再趁我們不備發動精銳掩襲。請允許我與朔方軍進逼魏州,向史思明挑戰。他礙於嘉山之敗,必然不敢應戰。只要相持一段時間,鄴城定會攻克。屆時安慶緒一死,他就沒理由再指揮部眾了。”
這麼好的方案,魚承恩卻認為不妥,可他又提不出更好的辦法,於是史思明、安慶緒與唐軍這三方人馬就此陷入對峙僵局。
元月二十八日,鎮西節度使李嗣業在攻打鄴城時,不慎被流矢射中傷重而亡,他的兵馬使荔非元禮代替他統領部眾。
這位曾遠征怛邏斯,靠陌刀揚名於世的一代猛將就這樣死於內戰之中,臨死前仍不斷高呼殺賊!
郭子儀等九位節度使攜重兵圍困鄴城,他們沿城修築兩層矮牆,挖掘三道溝塹,引漳水灌入城中。城中井水漲溢而出,地面到處都是積水,人們只能搭起架子居住。
安慶緒從冬天熬到了春天,城中糧食吃光,一隻老鼠竟能賣到四千文。
唐軍都認為攻克鄴城只是早晚的事,可是由於沒有主帥,無法形成統一號令,只能互相觀望。而城中叛軍有想歸降的,又苦於水深無法出城。就在這樣的長期消耗中,唐軍徹底鬆懈下來,完全忽略了一旁虎視眈眈的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