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郭子儀的名帥風範(第3頁)
於是,只帶一千人西出大震關(陝西隴縣以西),在臨洮境內屠滅了吐蕃所築定秦堡,一把火燒燬了吐蕃存放於此的糧食,俘獲了堡主慕容谷種,凱旋班師。吐蕃聞訊,即刻解除對靈武的包圍撤軍離去。
李晟出自河西軍,曾跟隨王忠嗣征討吐蕃,號稱“萬人敵”,後來成為肅宗時期的名將。
因吐蕃連年沿邠、寧方向進犯唐境,馬璘所率安西、北庭兩軍兵力較少,防禦起來比較吃力。宰相元載找到郭子儀商量,提議將馬璘調整到涇州(今甘肅涇川北)駐防,把郭子儀位於河中的朔方軍調來鎮守邠州,並許諾用內地租稅解決軍費供應。
大局意識很強的郭子儀當即同意,大曆三年(768年)十二月,詔令馬璘為涇原節度使,其原來管轄的邠、寧、慶三州轉隸朔方軍。
馬璘接詔即帶領先頭部隊開往涇州,留下都虞候段秀實做好收尾工作,帶其他人員隨後跟進。
安西、北庭兩軍自遙遠的西域趕到中原平定安史之亂,長年在外征戰,數經駐地搬遷。安西軍先後鎮守汴州、虢州(今河南靈寶一帶)、鳳翔,北庭軍先後屯駐懷州(今河南焦作西南)、絳州(今山西新絳)、鄜州(今陝西延安富縣),幾乎沒過幾天消停日子。
這次又要移鎮涇州,許多將士心存不滿。刀斧兵馬使王童之藉機挑唆眾人作亂,並約好於二十一日拂曉動手。
段秀實在前一天晚上提前掌握了這一情況,果斷採取措施,捕殺了王童之及其八名同黨,號令全軍:“故意拖延不走的誅滅全族,散佈流言者殺無赦!”
馬璘、段秀實調整到位不久,大曆四年(769年)二月,郭子儀也帶領朔方主力從河中(今山西永濟)遷往邠州,留下部分兵力駐守河中、靈州。
朔方將士久居河中,大都已把家室安置於此不願遷離,到達邠州後時常有人偷著跑回來。行軍司馬嚴郢留守河中軍府,把逃回的士兵全部逮捕,並誅殺了他們的隊長,軍心這才慢慢安定下來。
在這次部署調整中,雖然郭子儀、馬璘、段秀實這些統軍將領頗有大局意識,通過一些強硬措施懾服了部眾,但思想問題沒解決,加上相應的保障措施沒跟上,最終還是為將來留下了隱患。
九月份,吐蕃進犯靈州,被朔方留後常謙光擊敗。
僅過了一個月,常謙光奏報吐蕃進犯鳴沙(今寧夏青銅峽),其軍隊首尾綿延四十里。郭子儀派朔方兵馬使渾瑊率五千精銳入援靈州,親自帶軍進至慶州(今甘肅慶陽一帶)。吐蕃看到唐軍有備,撤軍離去。
在郭子儀及其麾下將領的共同努力下,暫時遏制住了吐蕃瘋狂擴張的勢頭,與大唐簽定了和平條約。
比起哥舒翰、李光弼、僕固懷恩這些能征善戰的將領,郭子儀身上多了些人情味,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何為忠君衛國,這份在當時難能可貴的品質,讓他得到了各地驕兵悍將發自內心的尊重。
代宗是不幸的,他身上優柔寡斷的性格缺陷,被中唐混亂年代無限放大,使他很難挽回大唐日落西山的頹勢。然而他又是幸運的,有郭子儀這位名帥輔佐,讓囂張跋扈的藩鎮節帥不敢過於忤逆,保證了朝廷在舉止維艱中勉強維持著微妙平衡,沒有淪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