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吐蕃宰相尚結讚的連環大計(第2頁)
宰相劉從一離職,德宗準備提拔張延賞為宰相,李晟卻在這一時刻指責張延賞過失。因李晟是收復長安第一功臣,德宗不好駁回他的面子,遂改任張延賞為尚書左僕射。張延賞得知此事,內心恨死了李晟。
李晟勾結吐蕃的謠言傳來,張延賞等人窮盡各種手段,極力在德宗面前詆譭李晟。德宗原本猜忌心就強,李晟功高蓋主早已引起他的懷疑,聽了張延賞的話對李晟更加冷淡。
德宗的變化讓李晟倍感焦慮,日夜擔心哭泣,把眼睛都哭腫了。
為了挽回局面,他將家中子弟全部召回長安,並奏請削髮為僧,德宗下詔挽留沒有同意。他又入朝面見德宗,以腳痛為由請求辭去節度使職務,德宗仍未允准。
德宗知道韓滉與李晟關係極好,便讓韓滉與劉玄佐一同去向李晟傳達口諭,命令李晟與張延賞和解。李晟當即奉詔,韓滉、劉玄佐帶著張延賞到李晟府中作客,李晟盛情款待,在韓、劉提議下與張延賞結為兄弟,四人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緊接著韓滉、劉玄佐又分別做東,邀請李晟、張延賞參加。幾天下來,李晟與張延賞親近了許多。為了鞏固感情,韓滉又提議李晟推薦張延賞為宰相。
貞元三年(787年)正月十七日,張延賞榮升相位。
剛從謠言陰影中走出的李晟,樂呵呵的登門造訪張延賞以示慶賀,並請求與他結成兒女親家,誰知張延賞一點面子不給當場拒絕,搞得李晟老臉通紅。
回到府中,李晟無奈的對家人訴苦:“我們武夫生性爽快,一杯酒就可以釋去仇怨。不像文人那樣矯情,看上去似乎和解了,實則卻記恨依然,讓我怎能不顧慮擔心!”
吐蕃的侵擾讓德宗很是頭疼,他一邊繼續執行去年定下的計劃,讓韓遊瓌、馬燧收復鹽州、夏州;一邊派右庶子崔澣、左庶子李銛出使吐蕃,尋求和平解決之策。
吐蕃宰相尚結贊去年年底兵不血刃奪佔了鹽州、夏州,在兩州分別留下千餘人戍守,帶兵屯駐鳴沙(今寧夏中衛)。結果從冬至春不到半年時間,吐蕃的羊馬死了半數以上。加之糧食接濟不上,軍需保障基地摧沙堡被李晟焚燬,馬燧、渾瑊等將領派兵進逼,多種不利因素交織在一起讓尚結贊深感恐懼,多次遣使求和,德宗都不同意,想要藉機好好教訓一下吐蕃。
尚結贊轉而讓人攜帶重禮去見馬燧,承諾按照四年前唐吐簽定的“清水之盟”約定,歸還侵犯大唐的領土。
清水之盟發生在建中四年(783年),當時德宗剛剛繼位,想要穩住吐蕃集中精力削除藩鎮,因此做出很大讓步,將鳳翔以西廣大領土全部割讓給了吐蕃。沒想到吐蕃貪心不足蛇吞象,竟又覬覦上了鹽、夏地區。
馬燧在吐蕃使者多次請求下信以為真,遂停軍不前,出面替吐蕃向朝廷求情。
李晟認為吐蕃不守信義,應趁他病要他命。
韓遊瓌說:“吐蕃歷來在力量弱時請求結盟,力量一強就發兵進犯。如今他們深入關內還來請和,一定別有用心。”
韓滉也說:“如今內亂已平,如果重新修繕被吐蕃遺棄的原州(今甘肅涇川縣)、鄯州(今青海樂都)、洮州(今甘肅臨潭)、渭州(今甘肅隴西東南),讓李晟、劉玄佐麾下眾將帶領十萬兵馬戍守,收復河、湟十二州指日可待。所需糧餉由臣來解決!”
德宗很高興,駁回馬燧請求,令他即刻出兵。馬燧不肯罷休,奏請准許與吐蕃使者論頰熱一同入朝當面商議。
恰在此時韓滉病故,主戰派沒了強人韓滉的支持聲勢轉微,馬燧、張延賞都與李晟有矛盾,極力在德宗面前陳述和談的好處,特別是提到可以聯合吐蕃共擊回紇。
德宗對吐蕃並無多大意見,他痛恨的是當年羞辱過他的回紇,馬燧、張延賞的話戳中了他的痛點,最終決定與吐蕃和談。
張延賞數次提醒德宗,李晟不宜久掌兵權,應讓鄭雲逵取代他的位置。德宗告訴李晟:“朕因百姓緣故,決定與吐蕃講和。你與吐蕃怨仇很深,不要再擔任鳳翔節度使了,回到朝中輔佐朕吧!至於節度使位置,朕準你推薦一人擔當。”
李晟舉薦了都虞候邢君牙,以太尉、中書令的身份回朝做了個高高在上的閒人。
李晟無故罷免,引發武將集團強烈不滿!德宗想按韓滉所說恢復河湟,找到劉玄佐,劉玄佐裝病不去;又找李抱真,李抱真託故婉拒。德宗無可奈何,此事只好作罷。
三月份,馬燧離開石州入朝。馬燧一走,各路軍隊依詔堅壁不出。尚結贊匆忙從鳴沙撤軍回返,由於他們的戰馬大量死亡,多數士卒只能徒步行軍。
尚結贊退回國內,遇到前來出使的崔澣。
崔澣指責他揹負盟約,尚結贊狡辯說:“當初我們替貴國擊破朱泚,並未得到之前說好的獎賞,所以才來找貴國索要。至於鹽州、夏州,是那裡的守將主動把城池獻給我們,並非由我出兵奪取。現在您來重修兩國關係,這也是我國願望。我們準備派出二十一名官員負責此事,貴國渾瑊將軍曾與他們共事,瞭解他們的為人。貴國靈州節度使杜希全、涇原節度使李觀,均以忠厚守信聞名於我國,請派他們主持結盟。”
四月十二日,崔澣返回長安覆命。德宗與群臣商議後,讓他重回吐蕃告訴尚結贊:“杜希全守衛靈州,不可擅自出境。李觀現已不在涇原,特派渾瑊與你們在清水結盟。請你們先歸還鹽、夏二州。”
五月初一,渾瑊從咸陽入朝,出任清水會盟使。不久,朝廷又讓曾多次出使吐蕃的崔漢衡擔任副使,司封員外郎鄭叔矩為判官,特進宋奉朝為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