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憲宗即位,終於等來了中興明君(下)
【5】
大唐自安史之亂後國力日漸衰弱,拋開戰亂影響不論,藩鎮割據無疑是最大原因。面對這一客觀現實,肅宗、代宗、德宗三位帝王都看得很清,也都曾付諸過努力,無奈格局已成,形勢反而愈發嚴峻。
到了憲宗時期,根據宰相李吉甫《元和國計薄》統計:截止元和二年(807年),天下共計方鎮四十八個,州府二百九十五個,縣一千四百五十三個。
其中,鳳翔、鄜坊、邠寧、振武、涇原、銀夏、靈鹽、河東、易定、魏博、桓冀、范陽、滄景、淮西、淄青十五道所屬七十一州不申報戶口。
每年賦稅僅靠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宣歙、淮南、江西、鄂嶽、福建、湖南八道所屬四十州、一百四十四萬戶繳納,比天寶年間稅戶少了四分之三。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北方省份大多不向朝廷納稅!其中,有些是出於戰亂影響,不但交不出糧,反要朝廷貼補的邊防軍鎮,比如位於今甘肅、陝西、寧夏一帶的鳳翔、鄜坊、邠寧等邊防軍鎮。
而有些則是處於割據狀態,只與朝廷保持表面臣屬關係的的強藩,比如位於河北道的諸多藩鎮,以及淮西、淄青。
另外,還有一些藩鎮處於搖擺狀態,賦稅時交時不交。
由此可知,不解決藩鎮割據,大唐中興只能淪為一句空談!
經過數十年的野蠻生長,藩鎮早已成長為互相依存的畸形存在,朝廷政策稍有不慎便會惹來滔天禍患。對任何一個執政者而言,都是一次嚴峻考驗。
【06】
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十七日,西川節度使韋皋去世!
韋皋的心腹,度支副使劉闢自稱留後,慫恿所部將領替他向朝廷求取節度使職位。繼位不久的憲宗果斷回絕,並任命宰相袁滋為西川節度使,徵調劉闢入朝,擔任給事中。
憲宗的做法毫無迴旋餘地,體現了他在藩鎮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劉闢卻絲毫不以為意,這麼多年他見證過朝廷太多先硬後軟的例子。西川位置偏遠,又有天險阻隔,朝廷哪有實力打來,裝硬誰不會!
於是他拒不受詔,出兵固守邊境,不放袁滋進蜀。袁滋雖有才識卻無膽略,被劉闢的兵威所懾,灰溜溜返回朝廷覆命。
憲宗大怒,直接將袁滋免去相位,貶為吉州刺史。
事情到了這一步也只能如此,畢竟憲宗剛繼位,連朝中局勢都還沒有整利落。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勉強發兵征討只能自取其辱。
十二月,憲宗任命劉闢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雖說承認了劉闢主政西川的事實,卻並沒有給他正式的節度使身份,只是讓他暫代而已。
與繼位之初對藩鎮一味強硬的德宗相比,憲宗的手腕顯然更為多樣化。
右諫議大夫韋丹上疏:“如果不殺掉劉闢,那麼朝廷今後能夠指揮動的,也就只剩下東、西兩京了!”
憲宗讚許他的直言不諱,將他提升為東川節度使。東川與西川比鄰,提前找個忠於朝廷的過去,為下步征討預設棋子。
時間很快步入憲宗的執政紀元,元和元年(806年)!
劉闢得到朝廷任命,自以為得計,表現的更加驕橫,竟向朝廷索求兼領三川。
三川是秦時古稱,大體位置在今陝豫交界一帶。劉闢這一要求純屬無理取鬧,憲宗當然不會答應。
張狂到忘記自己是誰的劉闢,立刻發兵包圍了東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臺),準備讓幕僚盧文若接任東川節度使——此時朝廷新任的韋丹還未到任,節度使仍為原來的李康!
西川推官林蘊勸劉闢切不可公然與朝廷對抗,無奈此時的他已徹底被慾望衝昏頭腦,根本聽不進去。林蘊反覆勸阻,劉闢大怒之下把他收捕入獄,準備公開處斬。
實際上劉闢並不想殺了林蘊,只想當眾嚇他一下,待他服軟求饒再饒了他。劊子手在行刑時,雖把鬼頭大刀舞的呼呼作響,卻只拿刀背在林蘊脖子上磨了幾下。
書生出身的林蘊毫無懼色,大聲斥責劊子手:“你個蠢貨,要殺就殺,我的脖子又不是磨刀石。”
劉闢不禁暗暗佩服,環顧左右讚許道:“真乃忠烈之士啊!”下令赦免林蘊,貶為唐昌尉了事。
劉闢的猖狂激怒了憲宗,想要出兵征討卻又擔心局勢不穩,而朝中群臣大多對出兵持反對態度,認為蜀地山川險阻,難以攻下。
正當憲宗為難之際,宰相杜黃裳力排眾議,慷慨陳詞道:“劉闢不過是個狂妄愚蠢的書生,收拾他易如反掌!臣聽說神策軍使高崇文智勇無雙,希望陛下用他為帥,同時不要設置監軍,讓他自由指揮軍隊,劉闢一定束手就擒!”
本就傾向征討的憲宗看到杜黃裳如此篤定,當即予以採納。翰林學士李吉甫也與杜黃裳意見相同,極力勸諫憲宗出兵,由此得到憲宗器重。
正月二十三日,憲宗詔令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帶領五千步騎兵為前軍,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率兩千步騎兵作後軍,在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配合下討伐劉闢。
當時,朝中有名望且久經戰陣的宿將很多,他們都認為自己會是伐蜀首選。待到詔令下達,用高崇文為帥,均大感訝異!
其實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勞,高崇文雖稱不上鳳毛麟角,至少也能名列前茅。
從資歷看,他於安史之亂前就已加入平盧軍,跟隨李忠臣出鎮淮西,現已六十有餘,無論放到哪個年代,也堪稱是資深老將。
從功勞看,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兵臨長安,代宗李豫逃往陝州避難,高崇文奉命救駕,護送代宗返京。之後相續參與討伐叛藩周智光、李靈曜、梁崇義之戰,常率偏師出任前鋒,功冠諸軍。
德宗貞元年間,高崇文跟隨時任神策軍行營節度使的韓全義鎮守長武,在佛堂原(今甘肅寧縣一帶)大破吐蕃,受封渤海郡王。
以這樣的功績出任主帥仍遭質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他沒有以主帥身份節制一方的經歷;二是受到輔佐韓全義這位行敗軍之將的影響。
如果不是宰相杜黃裳極力引薦,也就不會有他揚名青史的高光時刻!
高崇文接到詔令,稍經準備即刻整軍從駐地長武出發。
正月二十九日,高崇文、李元奕分別自斜谷道、駱穀道入蜀,共同開赴梓州(今四川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