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北宋

如果你和蕭處楠穿越到了北宋,你們可能會遇到以下一些有趣的歷史事件和文化特色:

 1. **經濟繁榮**:北宋時期的經濟非常繁榮,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的發展,如使用龍骨翻車和筒車灌溉,以及“踏犁”的使用。你們可能會在江南地區看到畝產米二至三石的豐收景象。

 2. **科技發展**:北宋是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沈括通過精確測量子午圈,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年。你們有機會見識到當時的科技發明,如轉輪藏、槳輪船等。

 3. **文化藝術**: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創新思想,文化藝術領域非常活躍。你們可以欣賞到宋詞、宋畫等藝術形式,甚至可能遇到蘇軾、王安石等文人墨客。

 4. **社會生活**:宋代的城市生活非常豐富,夜市發達,市民可以24小時自由外出,享受各種小吃和娛樂活動。

 5. **政治變革**:你們可能會經歷王安石變法,這是一次重要的政治、經濟改革,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 **軍事衝突**:北宋與遼國和西夏的軍事衝突不斷,你們可能會見證到這些戰爭的殘酷,以及北宋的軍事策略和邊防情況。

 7. **靖康之變**:如果你們穿越到了北宋末年,可能會親歷靖康之變,這是北宋滅亡的標誌性事件,金軍攻破汴京,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

 8. **法律制度**:宋代的法律制度較為完善,你們可以研究《宋刑統》等法律文獻,瞭解當時的法律體系。

 9. **宗教信仰**:佛教和道教在北宋非常盛行,你們可以參觀寺廟和道觀,瞭解當時的宗教活動。

 10. **商業貿易**:宋代的商業貿易非常發達,你們可以在汴京的市集上看到各種商品的交易,體驗當時的商業氛圍。

 這些體驗將使你們對北宋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瞭解。

 【注:摘自百度百科: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1]

 顯德七年(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 [2],改元建隆。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將兵權與財政權集中於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鎮割據的亂象。 [3]但也導致宋朝與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被金國滅亡。 [4]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宋神宗時通過熙河開邊收復河湟,宋徽宗時期於青海北部置隴右都護府,並重金贖回幽雲七州。 [5]

 宋朝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採用分化事權方式,宰相職位由多人擔任,還實行官銜與實際職務分離的官吏任用制度,對維護國家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積貧積弱”的局面。 [6]

 有人認為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 [7],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鹹平三年(1000年)gdp為265.5億美元 [8],佔據世界比重的22.7% [9],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10]北宋時期,因推廣占城稻,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萬。 [11]

 北宋時期對外關係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東亞同朝鮮和日本關係交流密切,在東南亞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強了聯繫 [12],同時還影響到了西亞和非洲。 [13]

 相關星圖

 查看更多

 北宋開國功臣人物

 共14個詞條7.3萬閱讀

 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縣)人,北宋開國名將。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係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李重進叛亂,太祖親征,潘美為行營都監從徵。開寶三年(970),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率軍滅南漢,以功拜山南東道節度使、知廣州兼市舶使、兼任嶺南道轉運使。開寶八年(975)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滅亡,加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興國四年(978)正月,任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隨太宗徵范陽,任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師,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扞北邊。太平興國五年(980)三月雁門關之捷,封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受詔撤軍,並護送寰、朔、雲、應等四州百姓隨軍內遷。在護送邊民內遷途中,潘美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陷敵被俘而死。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明年,複檢校太師。知真定府,未幾,改都部署、判幷州。加同平章事,數月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鹹平二年(999),配饗太宗廟庭。宋真宗時追封為鄭王。明洪武 二十一年(1388)從祀於帝王廟。(概述圖片來源)

 高懷德

 高懷德(926年~982年),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省正定縣)人,宋朝時期名將。唐末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之孫,後周天平節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高懷德出身將門。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隨父出戰,被遼軍圍於戚城,挾父突出重圍,以功領羅州刺史。次年,任先鋒都虞侯,跟隨後周世宗柴榮於高平南敗北漢,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後晉開運三年(946年),高懷德率軍勝於廬州城下,旋遷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開運四年(947年),後周世宗復攻壽州,高懷德擒其裨將,深受世宗賞識。後晉開運六年(949年),隨世宗攻遼,升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授寧江軍節度使。後因擁立趙匡胤稱帝,擢殿前副都點檢,娶燕國長公主,加封附馬都尉。建隆元年(960年)四月,高懷德與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石守信率前軍平定李筠之亂。次年,高懷德罷殿前副都點檢,遷歸德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年),加同平章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跟隨宋太宗滅亡北漢。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高懷德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諡號武穆。

 石守信

 石守信(928年~984年),開封浚儀(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五代、北宋時期將領。顯德元年(954年),高平之戰後,石守信因戰功遷鐵騎左右都校。顯德三年(956年),從後周世宗徵南唐,因戰功遷殿前都虞候,後任殿前都指揮使、領洪州防禦史。後周恭帝即位,加領義成軍節度使。後石守信與趙匡胤等結為義社兄弟。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回師開封時,石守信幫助其奪取政權。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任其為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改歸德軍節度使。不久,又率軍平定後周節度使李筠、李重進叛亂,以功加同平章事,升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宋太祖採納趙普的建議,為避免重演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件,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後改授其為天平軍節度使出鎮鄆州。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拜中書令、行河南府尹、充西京留守。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隨宋太宗趙炅北征遼朝,授崇信節度使,進封衛國公。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徙鎮陳州。太平興國九年(984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諡號武烈。

 符彥卿

 符彥卿(898年~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陳州宛丘縣(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人。五代至北宋時期名將、軍事家,官至太師、鳳翔節度使,封爵魏王。前秦宣昭帝苻堅後裔,後唐秦王符存審之子,後周世宗柴榮、北宋太宗趙光義的岳父。符彥卿出身將門,為後唐宣武節度使符存審第四子,所以軍中稱其為“符第四”。符彥卿十三歲便精通騎射,侍奉晉王李存勖,深受李存勖的寵愛,有出入晉王內室的權利。符彥卿御下有方,謙恭禮士,深受部眾的擁戴。同光四年(926年),興教門之變爆發,符彥卿為保護李存勖,率領十餘人力戰叛軍,後李存勖遇弒,符彥卿悲痛欲絕,率眾離開洛陽。開運二年(945年),符彥卿於陽城之戰大破契丹,收穫戰馬鎧甲不計其數,逼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單騎奔逃。符彥卿先後入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朝,歷任散員指揮使、吉州刺史、忠武節度使、天雄節度使、守太師,封爵魏王,符彥卿晚年閒居於洛陽,不問世事。開寶八年(975年),符彥卿薨逝,享年七十八歲,朝廷追諡忠宣王,宋太祖趙匡胤為其輟朝三日。符彥卿著有《人事軍律》、《五行陣圖》,如今已全部失佚。符彥卿愛護將士,勇而有謀,善於用兵。於嘉山、戚城、陽城、定州諸戰役中多次與契丹交戰,名震敵國,契丹太后述律平對其甚為忌憚。符彥卿的三個女兒分別為周世宗柴榮、宋太宗趙光義的皇后。史稱“自(周)恭帝及(宋)太祖兩朝,賜詔書不名”。《東都事略》亦稱符氏“近代貴盛,無與為比”。

 北宋時期畫家

 共7個詞條4.1萬閱讀

 王希孟

 王希孟(1096年—?),北宋晚期著名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書中沒有他的記載。王希孟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徽宗左右,宋徽宗慧眼獨具,認為:“其性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王希孟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

 張擇端

 張擇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畫家之一。張擇端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張擇端生活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異常尖銳的北宋末年。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他創作了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張擇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圖》是中國12世紀初期一幅傑出的風俗畫,在北宋風俗畫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此畫集宋代各畫種的高超技藝於一圖,紛繁多變,於繁雜間遊刃有餘,實為中國古代繪畫之瑰寶。此外,還有《金明池爭標圖》傳世,亦為藝術傑作。

 文同

 文同(1018年~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從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世居太原(今屬山西),幼年隨父徙居襄陽(今屬湖北),自號海嶽外史。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世稱“米南宮”。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所書《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北宋五子

 共5個詞條3.6萬閱讀

 邵雍

 北宋著名理學家

 周敦頤

 儒家理學思想鼻祖

 張載

 理學的奠基者之一

 程顥

 開創新儒學

 北宋著名書法家

 共8個詞條2.4萬閱讀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三人並稱“三蘇”。嘉佑二年(1057年),參加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一說賜進士出身)。嘉佑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出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外放治理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隨著新黨執政,又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赦北還,病逝於常州。南宋時期,追贈太師,諡號“文忠”。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寒食帖》《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李晦

 北宋時人,字顯翁,初名燧卿,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鹹淳二年(一二六六)進士。嘗為外家尤氏後,得徧讀尤氏抄書,兼精篆、隸、章草。家無宿舂,而好延賓客,忘勢利,自號惠泉散吏。《書畫徵》

 周越

 周越字子發,一字清臣,北宋山東鄒平人,生卒年月不詳。周越是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斷層的重建者,其門下出了黃庭堅、米芾、蔡襄三位中國書畫史上的大家。

 柳瑾

 柳瑾,漢族,字子玉。北宋著名書法家,善作詩及行草書。與東坡善。

 北宋狀元

 共49個詞條3.4萬閱讀

 呂蒙正

 呂蒙正(公元944年-1011年),字聖功,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祖籍在今萊州市城港路街道軍寨址村。中國北宋政治家。呂蒙正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中狀元,授將作監丞、通判昇州。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為參知政事。端拱元年(988年),呂蒙正以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兼修國史為宰相。淳化二年(991年),罷相。後為吏部尚書。淳化四年(993年),以吏部尚書、平章事復為宰相。至道元年(995年),再次罷相,以右僕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呂蒙正以左僕射、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再次拜相。鹹平六年(1003年),以病罷,授太子太師,封萊國公,後封徐國公、許國公。祥符四年(1011年),呂蒙正逝世,年68歲。

 陳堯諮

 陳堯諮(970年—1034年),字嘉謨,閬州閬中縣(今四川省閬中市)人,後遷居河南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北宋官員、書法家,左諫議大夫陳省華第三子。鹹平三年(1000年),考中狀元,授將作監丞、濟州通判,歷任著作郎、右正言、知制誥、起居舍人、知永興軍、陝西緣邊安撫使、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武信軍節度使,治理河陽、澶州、天雄軍。景佑元年,去世,追贈太尉,諡號康肅。

 宋庠

 宋庠(xiang)(996年-1066年5月14日),初名郊,字伯庠、公序。安州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縣(今河南省民權縣雙塔鎮雙塔村)。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舉進士第一。次年,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明道二年(1033年),因廢郭皇后事,與群官伏閣爭不可得,坐罰金。景佑元年(1034年),同知禮部貢舉。擢知制誥,兼史館修撰,知審刑院。改權判吏部流內銓,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寶元元年(1038年),詔為翰林學士,因李淑以其姓名進讒言,故改名庠,字公序。慶曆元年(1041年),中宰相呂夷簡計,出知揚州,進給事中、徙鄆州。嘉佑三年(1058年),封莒國公。英宗即位,移鎮武寧軍,改封鄭國公,出判亳州。請老,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宋庠好學,讀書至老不倦,與弟宋祁俱以文學名世,以詩賦為學者所宗,時稱“二宋”。布衣時,與宋祁曾同賦《落花》詩,皆膾炙人口。其詩學李商隱,屬西昆體。其文多館閣代言之作,雄才奧學,溫雅瑰麗,集中名章雋句,絡繹紛披。又善於文獻校正之學,嘗手校《國語》,撰《國語補音》3卷,今存。另有《掖垣叢志》3卷、《尊號錄》1卷、《紀年通譜》12卷,文集合40卷,大多散佚。(概述圖像取自1917年修《安徽新安宋氏宗譜》)

 王拱辰

 王拱辰(1012年-1085年),原名王拱壽,字君貺,開封府鹹平縣(今河南省通許縣)人。北宋時期大臣、詩人。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考中狀元,出任懷州通判,歷任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反對慶曆新政,藉故劾逐王益柔、蘇舜欽以及范仲淹,為公議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佑元年(1056年),拜三司使,出使契丹,因事受到彈劾,累遷定州知州。宋英宗即位,出任大名知府,兩任三司使,拜御史中丞,論事強直。宋神宗繼位,遷太子少保、宣徽北院使。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應天府,判河陽,遷中太一宮使、宣徽南院使,賜金方團帶。極言保甲法之弊端,言辭懇切。宋哲宗即位,加為檢校太師,安武軍和彰德軍節度使。元豐八年(1085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懿恪。著有《文集》70卷,今已散佚。

 北宋太子太保

 共5個詞條4992閱讀

 呂端

 呂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人。北宋初年宰相、詩人,後晉兵部侍郎呂琦之子、尚書左丞呂餘慶的弟弟。呂端出身官宦之家,好學上進。後晉時期,憑藉父蔭,候補千牛備身。後周時,擔任著作佐郎、直史館。北宋建立後,歷任浚儀知縣、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清廉儉約,百姓安寧。宋太宗即位,充任開封府判官,因事貶為商汝司戶參軍,遷太常丞,出任蔡州知州,政績良好,歷任開封知縣、考功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戶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禮院、大理少卿,拜右諫議大夫、開封府判官、衛尉少卿、樞密直學士、參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正式拜相,出任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升任門下侍郎、兵部尚書。為政識得大體,清簡處事,“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宋太宗駕崩後,力挫陰謀,扶立宋真宗即位,擔任右僕射。鹹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鹹平三年(1000年),呂端去世,時年六十六,獲贈司空,諡號“正惠”。《全宋詩》錄其詩二首。

 韓億

 韓億(972—1044年),字宗魏,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北宋名臣,宰相王旦的女婿。鹹平五年(1002年),進士及第,起家永城知縣。景德二年(1005),擔任任陳、鄆、許諸州通判,歷任知洋州、知相州、侍御史、河北轉運使、知青州、判大理寺、樞密直學士、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景佑四年(1037年),授參知政事,出任應天知府,累遷尚書左丞。慶曆二年(1042年),以太子少傅致仕。慶曆四年(1044年),韓億去世,時年七十三,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獻(一作忠憲)。有文集十卷,已佚。(概述內圖片來源:)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福建路泉州同安縣(今屬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人。中國北宋中期官員,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蘇頌出身閩南望族,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登進士第,授宿州觀察推官。此後長期在館閣供職,廣涉古籍,留心醫學。嘉佑六年(1061年)後多次出知地方,治績斐然,並兩次出使遼朝、三任館伴使。宋神宗時曾參與元豐改制。宋哲宗即位之初,歷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右丞,至元佑七年(1092年)升任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成為宰相。他執政時量能授任,務使百官守法遵職。同時不立黨援、以禮自持,故能於哲宗親政後以太子少師致仕。宋徽宗時進拜太子太保,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頌逝世,終年八十二歲。獲贈司空。後追封魏國公。宋理宗時追諡“正簡”。蘇頌博學多才,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及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他領導製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因其對科學技術,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故而被稱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有《本草圖經》《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作品傳世。今人輯有《蘇頌全集》。(概述圖來源)

 盛度

 盛度(968年-1041年),字公量,安徽銅陵人,。北宋大臣,度支郎中盛豫的兒子。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進士及第,起家濟陰縣尉,歷任封丘主簿、光祿寺丞、御史臺推勘官、秘書郎,遷尚書屯田員外郎。天禧二年(1018年),入為翰林學士、史館修撰。景佑二年(1035年),拜參知政事。景佑四年(1037年),遷知樞密院事。數度起落,以太子少傅致仕,慶曆元年,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諡號文肅。瀏覽疆域,參知漢唐故地,繪有《西域圖》《河西隴右圖》,奉詔同編《續通典》《文苑英華》,註釋御集,詔掌起居箋奏及留司章奏。有《愚谷》《銀臺》《中書》《樞中》四集,以及中書、翰林二制集。

 北宋二十四路

 共24個詞條3.5萬閱讀

 京畿路

 京畿路,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置,設轉運使、提點刑獄使,以朝廷直轄的開封府,並析京東路曹州、京西路陳州、許州、鄭州、滑州來屬,治開封府陳留縣(在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陳留鎮)。至和二年(1055年)廢京畿路,開封府仍由朝廷直轄,曹州仍屬京東路,陳州、許州、鄭州、滑州仍屬京西路; 崇寧四年(1105)復置京畿路,以朝廷直轄的開封府來屬,同年析京西北路的潁昌府、鄭州、河北東路澶州,並置拱州來屬;設四輔,以拱州為東輔、潁昌府為南輔、鄭州為西輔、澶州為北輔。靖康二年(1127)淪於金國,廢京畿路; 建炎元年(1127)復歸宋,三年(1129)仍淪於金國;紹興七年(1137)宋金議和歸宋,八年(1138)仍淪於金國,九年(1139)宋金議和仍歸宋,復置京畿路,十年(1140)仍淪於金國。

 京東東路

 京東東路,是中國北宋(960年-1127年)的一個地方行政區,位於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至道三年(997)定天下為15路。熙寧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東路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京東東路治所在青州(益都)。 建炎年間全境淪於金國,京東東路建制廢除。金國在此設置山東東路。

 京東西路

 京東西路是中國北宋(960年-1127年)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地處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的東部。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初置京東西路安撫使。熙寧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東路為京東東路、京東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南路是中國宋朝(960~1279年) 的一個地方行政區,治所在襄州(今襄陽境內)。

 北宋帝王年號

 共35個詞條14.3萬閱讀

 建隆

 起訖時間:960年—963年

 乾德

 起訖時間:963年—968年

 開寶

 起訖時間:968年—976年

 太平興國

 起訖時間:976年—984年

 北宋銅錢的種類

 共35個詞條9839閱讀

 宋元通寶

 宋元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為宋開國錢。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貨下二錢幣:“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寶」。” 錢文仿八分書,形制仿唐開元。有銅、鐵兩種,背有星、月紋等,鐵錢十當銅錢一。

 太平通寶

 太平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鑄行,宋代第一種年號錢,隸書、篆書對錢形制

 淳化元寶

 淳化元寶是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開始鑄造的錢幣。相傳錢文為宋太宗趙光義手書,即所謂的“御書體”,分真、行、草三種書體,順時針旋讀,光背。

 至道元寶

 至道元寶錢是古代的一種錢幣,其徑2.5釐米,重3.8克,書體分真、行、草三體。該錢青銅質,錢體呈熟舊的黑色氧化層,與舊錢譜記載的其錢直徑和重量相符。

 北宋太尉

 共13個詞條1.3萬閱讀

 向敏中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開封人。北宋初年宰相、外戚,符離縣令向瑀的兒子。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及第,授吉州通判,歷任工部郎中、給事中等職。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升任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正式拜相,受任至後,謝絕賓客,門庭寂靜,得到了宋真宗的稱讚。之後,因購宅爭妻事件,外貶戶部侍郎、知永興軍,治理多個州郡,盡心於民事,以勤於政事、老成持重而聞名。晚年多病,屢次請辭不得,官至昭文館大學士、左僕射。天禧四年(1020年),向敏中去世,享年七十二,獲贈太尉、中書令,諡號“文簡”,憑著曾孫女向皇后的地位,累贈燕王。著有文集十五卷,今已佚。

 王漢忠

 王漢忠(949年—1002年),字希傑。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北宋初期將領,王漢忠出身宋太宗藩邸,膂力過人、身形魁梧,為人豪放不羈,擅長騎射。太宗時期,歷任殿前指揮使、東西班指揮使、賓州團練使、侍衛馬軍都虞候、殿前都虞候等職,參與攻取北漢、抵禦契丹。宋真宗即位後,王漢忠升任高陽關都部署、威塞節度使。契丹南侵至中山時,王漢忠率軍迎擊,頗有斬獲。因功加殿前副都指揮使兼保靜節度使。官至邠寧、環慶兩路都部署。鹹平五年(1002年),王漢忠獲罪被貶為左屯衛上將軍、知襄州,不久後突發暴病去世,年五十四。獲贈太尉。

 曹翰

 曹翰(924年—992年),大名(今河北大名縣東)人,北宋初年名將。曹翰初隸後周世宗帳下,從徵高平與瓦橋關。轉仕北宋後,又從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年),為均州刺史兼西南諸州轉運使,督運軍餉供應入蜀大軍,先後參預鎮壓全師雄及呂翰領導的叛亂。開寶年間,主持塞河有成績。又參與平南唐,攻克江州。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從太宗滅北漢,旋從攻契丹。次年,為幽州行營都部署。以私市兵順,流錮登州。雍熙年間,起為右千牛衛大將軍、分司西京。淳化三年(992年),曹翰去世,追贈太尉,諡號武毅。

 程戡

 程戡(997年-1066年),字勝之,河南封丘縣人。北宋大臣、詩人。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進士及第,起家涇州觀察推官,歷任起居舍人、知諫院、三司戶部副使,先後治理渭州、歸州、鳳翔、永興軍、瀛州、益州各地。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出任參知政事、樞密副使,位列執政。不睦於樞密使宋庠,外調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延州知州。宋英宗即位,出任安武軍節度使,冊封魏國公,鎮邊年久,熟習邊事,甚有顯績。治平三年(1066年),程戡去世,時年七十(一作七十七),獲贈太尉、陳國公,諡號“康穆”。

 中文名

 北宋

 外文名

 the song dynasty

 別 名

 宋

 時間範圍

 960年 至 1127年 [1]

 帝 王

 趙匡胤、趙光義、趙恆等

 都 城

 東京開封府

 主要城市

 西京河南府 南京應天府 北京大名

 語 種

 漢語

 貨 幣

 通寶錢、交子

 所屬時期

 宋朝

 人口數量

 萬(1124年)

 主要民族

 漢族

 國土面積

 280萬平方公里(1111年)

 開創者

 趙匡胤

 目錄

 1國號

 2歷史

 ?北宋開國

 ?澶淵之盟

 ?慶曆新政

 ?熙寧變法

 ?各地起義

 ?靖康之變

 3疆域

 ?領土範圍

 ?行政區劃

 4政治

 ?中央制度

 ?文人治國

 ?選官制度

 ?司法

 ?京都

 5軍事

 6經濟

 ?農業發展

 ?手工產業

 ?商業發展

 ?城鄉集鎮

 ?賦稅制度

 7文化

 ?文學

 ?書畫

 ?史學

 ?哲學

 8科技

 ?火藥

 ?指南針

 ?活字印刷術

 ?造紙術

 ?百科著作

 ?天文曆法

 ?醫學

 ?數學

 9民族

 ?契丹

 ?西夏

 ?回鶻

 ?吐蕃

 ?大理

 ?壯族

 10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