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藕牛 作品
第260章 展映(第2頁)
這也是宋唐他們前期做好的計劃,以歌曲在校外做為宣傳的方式只是第一步,現在就是產生聯動的時候。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只要在大街上聽過這首歌,並對這首歌有興趣,不可能不產生好奇和該死的求知慾望。
到時候在網絡上用歌詞一搜,丁若宣就會成為他們的名片,只要對這首歌和丁若宣有印象,那看到這個宣傳物料,不可能不好奇。
這樣一來,也算是宋唐他們攬客成功,到時候觀影的人越多,在歌曲的襯托下,想打差評的人也不會很多,那對“一個好人”的評價就會吸引來更多的人。
一個正向循環,就是宋唐最終的目的。
而只要電影有了反響,也不用說非得像什麼華彩那樣的大影視公司,只要差不多有能力運作上院線的,那宋唐就可以與他們合作。
舍一點利益出去,宋唐一方面達自己的轉型試驗,另一方面也是該到了收穫聲望和經歷的時候了。
大學生電影節雖然說是所有大學生共同的“盛況”,但在大部分的學生當中,他們的思想還是停留在,不就是展映麼,什麼時候有空,什麼時候去看都行。
再加上所有的影片也沒有更多的宣傳出來,感覺看哪個都一樣,所以九點鐘就開廳,準備十點開啟第一輪播放的時候,宋唐這邊的展廳裡,僅僅只是坐了三十多個人。
就這還是因為在門外有提前安排的人,不停的介紹往內裡引進,要不然進來的人更少。
直到開場前,通過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二百多個位置的展映廳裡,只坐了百十個人,讓眾人心裡都蒙上了一層開局不利的陰影。
也就是谷靈那邊傳來消息,說其他的展廳,同樣沒有說有誰的位置坐滿了,才緩解不少。
十點整,黑漆漆的展映廳,只有大屏幕發出微弱的光亮,隨著一個好人的電影名出現,電影正式開始播放。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旬,一九八二年,改革開放初期,傍晚的一個市場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