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臺城(第2頁)
桓瑾一聽,皺了下眉頭,但卻沒有立刻表態,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太子。
這個舉動倒是讓陸顧賀朱四人心頭一驚,不是陛下你來真的啊?
太子桓縝當即道:“陛下,李賊所言不過是推諉之計,割肉是喂不飽虎狼的,顧公,陸公等都是我大楚的中流砥柱,若是有幹國法,自然不容徇情,但豈可因為李如願此獠的隻言片語就殺大臣?如此體面何在?”
桓瑾聞言這才醒悟過來,連連點頭道:“太子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豈能因為李如願這逆賊的隻言片語,就毀我朝堂柱石?卿等勿憂。”
尚書令陸儉見狀,急忙伏地而泣道:“若是能用臣的人頭,換取李賊退兵,陛下和太子安然無恙,臣下何惜此頭?”
陸儉表過忠心後,顧誠、賀苗、朱令則三人也連忙跪地表態,意思都是如果能用我們的人頭換大楚安寧,陛下您不用客氣。
桓瑾在太子的提醒之下已經明白了這不過是李如願的藉口,這會這幾個人你無論是殺不殺,都無關大局了。
可要是真的因為這個理由殺了這四人,那朝堂和皇帝的可就真的一點體面都沒了,還得被天下人恥笑。
“卿等皆是重臣,與國家有功,先帝在的時候就誇讚你們賢良忠貞,朕豈能因為宵小之輩的挑撥而害你們性命,不必多說,勿要憂慮...”
話說的是很漂亮,但隔閡到底還是種下了。
陸儉、顧誠一個是尚書令,一個是中書監,都是執掌臺省的重臣,稱之為宰相都不為過。
侍中賀苗、中都護朱令則那更是新皇帝的心腹,從東宮時期就開始追隨。
這四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江東士族。在老太師荀祁去世之後,朝堂上基本就是這四人掌權,合稱“四貴”。司徒袁京,太傅謝諄等都失去了實權,朝堂上的南北人之間也因此失去平衡,這也是李如願起兵的原因之一。
他不起兵,朝堂上接下來也一定要對他動手,宗室和江東士族想要謀奪淮州和荊州的這兩處最重要的外鎮兵權。
太尉張翼就是從荊州被召入朝中,只給了一個太尉的虛職。荊州兵權則迅速被宗室和江東士族所瓜分。
這也是為什麼李如願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又把這四人當做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