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嚕聲比鬧鐘響 作品

第110章 聚首(第3頁)

 張櫓一也跟著回憶劇中場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大結局!雙鬢斑白的吳用,帶著幾人的骨灰回梁山,最後在破敗的忠義堂裡上吊。這場面,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心酸。

 “他們把古人深信不疑的那套神神叨叨都刪了,結局自然也得改。”陳燔點著頭。原著的中的結局是宋江等人死後託夢給宋徽宗,醒來後的趙佶大罵奸臣,然後給好漢們修廟正名之類。但既沒深究奸臣罪過,又沒給除了宋清以外的好漢家人任何補償,突出得就是一個封建版本的形式主義。

 其實從價值觀上看,四大名著或多或少都與現代人有出入,這種爭議可以說從書裡延續到戲中。央視版四大名著上映的時候,都對部分內容做了改編,結果都有收到“不符合原著”的批評。其中《紅樓夢》甚至引發了學術界的大探討,一票“紅學家”就此走上了前臺,一邊相互撕逼一邊賺得盆滿缽滿,可謂“解讀界”的開端。

 幾人閒聊的過程中,張頌聞已經弄好了造型。他的八字鬍徹底消失不見,只保留了下巴上的一叢短鬚。整個人的氣質也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走吧!”陳燔打量了下老張的造型,甚是滿意。

 開機儀式有些“簡陋”。既沒有鞭炮也沒有祭品,陳燔只是帶著幾個主演一起扯掉了攝像機上的紅布,儀式便宣告完成。現場噼裡啪啦的閃了幾次閃光燈,那是邵燕請來的媒體記者,人數也不多。

 陳燔只是簡單說了些場面話,很快就帶著主演離去。一行人直奔機場,登上飛機,一路向西。

 此時,八百公里開外,一百多章還沒名字的王哥,已經帶著人開始烹羊宰牛,準備劇組的第一頓聚餐。

 注,個人觀點,老版四大名著裡《水滸傳》的口碑墊底,這可能和他出現得最晚,觀影門檻最低,大眾發聲渠道最廣有關係,單從質量上並不輸與其他三部作品。當然,如果非要拿改編說事,那就是你對。

 再注,這章寫著寫著好像就跑題了。

 再再注,這回是說正經的,《暴烈無聲》的劇情上改動不大,所以可能不會像前幾部戲一樣寫這麼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