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嚕聲比鬧鐘響 作品

第144章 蘇州行,二

 出了劇組,陳燔也沒有離開這地兒,只是在小鎮裡閒逛了幾圈。這地方不少建築確實有些年頭了,宋元的石板橋,明朝的老牌坊,清代的大祠堂。只是在這之間難免夾雜著不少現代化的東西,比如剛才劇組大院的外牆上,就掛著兩隻空調外機。

 倒也沒有過度商業化,起碼不會出了古廟就遇見酒吧。所以,在這兒拍戲,找外景夠嗆,只能拍些中近距離的固定鏡頭。

 《大屋下的丫鬟》後半段要去橫店拍,為得就是補遠景和室外的戲份。

 陳燔晃盪半天,找個小賣部買了支綠豆冰,坐在河邊的石頭上一邊休息一邊思考:這古鎮倒還真有不少可以取景的地兒,但最大的麻煩在於得和當地政府還有居民打交道,在自己名聲不夠大或者缺乏地方關係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貿然在這地方拍攝。

 日頭逐漸墜向西方,陳燔看看時間,悠悠坐上了劇組的大巴,奔赴晚上的聚餐地。

 “瞧瞧,這可是傳說中四百年的老店了!”陳燔領頭下了車,儼然主人家做派。

 劇組裡不是沒本地人,演女主人的演員叫高英,江蘇省話劇團的老前輩就是江蘇的。這位可是老資格了,79年就在大銀幕上亮過相。她名氣不大,但見著就會覺得眼熟的,大熱劇《人民的名義》中就有她,演得女主角她媽——一個退休的檢察官。

 人家歲數大了,不和小青年計較,不然高低得告訴人家:得月樓雖然傳說建於明代嘉靖,主打一個歷史悠久。其實都是吹得,這店的傳承早就斷絕,直到82年才重開。

 何況高老師對人選擇這家店也挺滿意。首先,這招牌這字號確實響,性價比不好說,但味道絕對差不了;其次,這飯店裡不少劇組都在這取過景拍過戲,對接待明星演員之類的顧客很有經驗。

 蘇州本地特色麼,自然主打淮揚菜。什麼松鼠鱖魚、蟹粉獅子頭、文絲豆腐。他們招牌菜是用雞肉魚肉混作糰子充當主料,火腿鮮筍香菇當點綴。肉糰子潔白如雪,還有個好聽的名字——西施弄月。配上這一大桌的鶯鶯燕燕,相得益彰。

 無怪曹雪芹當初能在《紅樓夢》記錄如此繽紛的菜色,多少是借鑑了淮揚菜的特色。四大名著各有千秋,但若論美食,那只有《紅樓夢》抗得起來。施耐庵羅貫中師徒倆,走了一輩子江湖,寫來寫去也就是大塊肉大碗酒;吳承恩出生不明,但《西遊記》中的皇家御宴能出現麵筋椿樹葉和木耳豆腐皮之類的菜色,也只能說明吳先生距離上層頗為遙遠。也就曹雪芹出生是富貴,他爸曹禺曾任江寧織造,曹雪芹就生在南京,少年時也沒少往蘇州揚州這邊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