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嚕聲比鬧鐘響 作品

第442章 怪好的嘞!(第3頁)

 其中,路楊是最獨特的一位,他是有“家學”在身的——他的父親,是中戲的博導。人家天生就有業內關係,這事也陳燔除了資金和劇本以外,並沒有參與其他拍攝的原因。

 在電影商業化之後,老一代的文藝工作者捧演員容易,捧導演難度就大了不少——他們面子是值錢,但大部分都不值一部電影的投資。

 愛屋及烏,雖然老路沒直接教過陳燔,但人就此對這個出色的後輩上了心,開始在老朋友裡不停地誇張這個年輕的導演,似乎是要為人在馬上就開搞的百花獎裡造勢。

 沒雞毛用。

 百花獎的歷史發展大概有幾個階段,先是80年代的草創期,這個時期的獎項設定很原始,但貴在真實,全是熱心影迷用郵寄的方式一張一張選出來的。(注,其實60年代還有個遠古期,總共只辦了三屆。)

 第二個時期,是分豬肉期,你好我好大家好,憑藉的是資歷。資歷不夠,你連提名都進不去,充斥著陳腐的氣息。

 第三個階段是京圈牢牢把持的階段。資歷也重要,但想拿獎,得先進入這個圈子才行。這一時期,華誼依靠財色開路,正是大小王在這個圈子裡地位最高的階段。於是坊間便有了“百花是華誼後花園”的說法。

 其實不準確。

 這時期百花組委會幕後的這幫人,已經和金雞的那夥人成了一體。金雞那邊多少要講究點吃相(,百花這邊都是縮在幕後的,自然可以不用顧慮的大吃特吃。

 第四個階段,混亂期。華誼已經沒落不提,而京圈的話語權也在下滑,但偶爾又會反覆,突出一個變化無常。而大眾對百花的認知也變得清晰,口碑自然跌到了谷底。

 對應的,金雞也不要面子了,先內部吃飽再說......

 2014年,是第三個階段的最後階段。

 但意外的是,這屆的含金量居然還挺高,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迴光返照......

 還在呼倫貝爾的兩口子已收到了風,《超時空同居》雖然拿到了五項提名,但組委會明確表示一個獎項都不會給,去不去全憑倆人的檔期安排。

 怎麼說呢,人還怪好的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