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雞翅膀 作品

第44章 作物(第2頁)

 “侯先生就最開始打了個樣,如今這些潰兵百姓的操練還只是讓他們熟悉軍陣、明晰紀律,無非就是些直立不動、左右轉向、前進後退的科目,簡單的很,讓下面的頭目管著就行……”鬱寨主解釋道:“侯先生這些日子都在帶著牛老三他們下田,說是下田也是練兵,只有晚上才會回寨裡給新兵們上課。” 

 “下田也是練兵?”老和尚更為詫異:“自古以來只聽說當兵吃糧,哪有當兵種糧的?領老僧去看看!” 

 馬面嶺寨不遠處有一座山谷,谷中地勢平緩,又有溶洞暗河可以灌溉,早在漢唐之時便有山民在谷中開闢山田,至明末紅營入石含山後,又在這座山谷之中大規模開荒理田,讓這片山谷成了石含山二十八寨最主要的產糧之地。 

 不過山田的產糧自然是比不過平地裡的水田旱田,這座山谷之中的產出,也只能勉強滿足馬面嶺寨和周邊一些小寨的需求而已,若只靠自耕自種,二十八寨的男女老幼恐怕早就餓死大半了。 

 侯俊鋮如今就在一片山田旁邊,手裡握著一個被烤得滾燙的食物,雙手稍一用力掰開,一股香氣撲鼻而來,侯俊鋮輕輕一笑:“這就是明清時期的番薯了?好小一個,還不如手掌大。” 

 番薯、玉米、菸草和土豆,這些原產於美洲的作物通過大航海在明末時期傳入中國,在後世許多有關明末的小說之中,都將他們當成了神物聖器一般,彷彿只要將這些農作物在中華大地上推廣開來,便能解決明末的全國性饑荒,立馬就能兵精糧足、橫掃世界了。 

 但古人又不是傻子,若真有能改變災荒形勢、百利而無一害的高產作物,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去推廣?實際上,到了侯俊鋮穿越前的那個時期,明末小說不斷內卷之下,對於番薯玉米這些作物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漸漸客觀起來,侯俊鋮對它們的弊端也瞭解了許多。 

 首先,番薯玉米和土豆這些作物實際上並沒有後世吹噓的那般高產,新中國曾經就做過統計,在湖南水稻畝產可達二百七十三公斤,而玉米畝產僅為一百零一公斤,番薯僅一百八十五公斤,土豆更是隻有六十八公斤,這還是經過育種改良的結果,在明清時期番薯玉米和土豆的產糧只會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