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雞翅膀 作品
第164章 錢糧(第3頁)
這樣脆弱的生存模式,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哪怕是多生了幾個孩子需要分家,便可能維持不下去,自耕農抗風險能力極差,甚至都比不過佃戶,畢竟佃戶還能看運氣碰上一個像劉秀才那樣良善的老爺,生活也能輕鬆一些,但自耕農就什麼都需要自已擔著。
歷朝歷代殺地主均田地的舉動從來都不少,也並非沒有將田地收歸官有的舉措,但到最後依舊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官紳盤踞地方、肆意兼併,根源便在於種田的成本和收益問題。
分田只是第一步,朝廷若是不能在青黃不接之時給予農戶廉價且及時的貸款,抹平他們種田的成本,提升自耕農的抗風險能力,就必然無法阻止自耕農去向官紳地主借貸,然後在循環往復的借貸之中破產。
在古代,田土又是最為保值和穩定的“商品”,自耕農償還能力弱,他們的借貸只能以田土作為抵押物,朝廷想要將田地收歸公有、禁止買賣,卻又無法為自耕農承擔種田的成本、幫助自耕農抵抗種田的風險,這和逼著他們拋荒有什麼區別?而土地自由買賣,到最後必然是向著那些有錢有勢的大地主、大官紳集中的。
侯俊鋮的心裡沒有半點幻想,從一開始就將整個地主
官紳階級當做了敵人,但要消滅這一整個階級,就必須進行一場社會革命,消滅掉地主官紳生存的空間,好比在永寧縣,除掉趙家僅僅只是第一步,若是不能承擔起百姓種田耕地的成本,百姓們定然會找別人去借貸,很快又是另一家地主官紳在永寧崛起。
“紅營的商號不同,紅營的商號,給農戶的是低息且無抵押的貸款,若是遇到災年或有困難的百姓,紅營的商號甚至能把種子農具賒給他們,只要收成之後記得還就行了……”侯俊鋮在“記得”這兩個字上咬得很重:“這麼多金銀銅錢,總不能放在地窖裡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