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鹽場
碣石鎮自古便有“漁鹽饒鎮”之稱,唐代已在此設官辦鹽場生產海鹽,碣石鎮最初設城,就是因為鹽漁之故,時至今日,碣石鎮的石橋鹽場早已是惠鹽最主要的出產之地,而惠鹽又是粵鹽最主要的一部分,惠州府富裕,大半就是因為這海鹽的重利。
劉進忠對富裕的惠州府垂涎已久,對石橋鹽場自然也早有渴求,但如今他才是第一次親眼見到這石橋鹽場,卻見整個鹽場被木柵圍起,這倒是不奇怪,鹽丁困苦、形同奴隸、多有逃亡,這些木柵防不住外敵,防的便是鹽場裡的鹽丁逃跑。
來到鹽場門口,守門的卻不是一般鹽場那樣的監工、民勇,而是幾個提著簡陋武器的鹽丁,劉進忠一眼就看出他們的身份,鹽丁灶戶勞動環境和生存條件極為惡劣,整日在海風不絕、烈日暴曬的灘塗高強度勞作七八個時辰,煮鹽之時還要日日面對高溫大火的炙烤,大多皮膚都是漆黑乾裂的,身形也因為吃不好睡不好而乾瘦弱小,從外形上就和普通百姓有很大的差別。
但這些鹽丁又和其他鹽場的鹽丁不一樣,他們不像別的鹽場的鹽丁那樣只有拼接的破衣遮體,反倒是衣著乾淨整潔,甚至腳上穿的都是新鞋,他們也不像其他鹽場的鹽丁那般畏畏縮縮,見到劉進忠等人策馬而來,反倒是挺直了乾瘦的身子迎了上來,許多人目光還有些習慣性的躲閃和卑微,但大體上都是直視著劉進忠等人的。
這讓劉進忠都有些不確定他們的身份,正要低聲相問,並馬而行的劉國軒讓身邊的隨從上前去與他們交談,自已已經靠到劉進忠身邊解釋道:“這些人都是鹽丁,這石橋鹽場裡的鹽丁!”
“定虜伯應該也看出來他們的不同了,這些鹽丁身上穿的衣服鞋襪,是紅營專門發給他們的,不僅是這些人,石橋鹽場數千的鹽丁和家眷,紅營將整個陸豐縣城和碣石鎮的衣物鞋襪都買空了,又組織了縣鎮裡的繡工布坊做衣,還從繳獲和軍中撥了一批衣服,讓這鹽場之中的鹽丁家眷統統穿上了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