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考(第2頁)
稿子到了編輯審稿階段,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三五個月也正常。
《洪巖》今年剛剛復刊,正缺稿子,審稿速度自然快很多。
如果運氣好的話,被編輯部通知去改稿,也可以順便回家看看。
七十年代後期,很多停刊的期刊雜誌陸續復刊,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
由於文藝期刊專業門檻相對降低,甚至很多地、市、縣文化館都開始主辦通俗文藝期刊。
1983年官方主管部門看不下去了,發出清除“精神汙染”的號召,把刊登“通俗文學”的報刊作為主要整頓對象。
到了1984年,官方見清理效果不明顯,直接把很多地市級文藝期刊推向市場,任其自生自滅。
為了吃飯,原本多少還掛著嚴肅文學羊頭的地市級期刊,裝都不裝了,直接攤牌。
用刊載武俠、言情、偵探小說等通俗文學招徠讀者。
到1985年,期刊總數較1978年增長了五倍多,總印數達到25億冊。
創造了一個輝煌的通俗文學高峰。
熟悉這段歷史,張旭知道哪方面的內容更吸引讀者。
小說題材選擇上自然得心應手。
......
1979年7月9日
張旭準時走進高考考場。
考點設在公社的中學,每個教室20人,一人一張課桌。
上午考的數學是張旭的強項,試卷發下來後,他飛快的瀏覽一遍,首先確定一下試卷的難度。
確定卷子上的試題,自己都做過相應的題型,才逐一開始從頭答題。
中午在學校的食堂,公社為每位參加高考的考生準備了一頓帶肉的伙食,不少考生肚子撐的溜圓。
下午的語文考試,對張旭來說,一點難度沒有。
作文題目是把散文家何為的一篇作品,改寫《陳伊玲的故事》。
張旭的語文功底自然沒問題,很快就把答案寫滿了試卷。
二天半時間,考完五科。
張旭的生活又恢復考前的狀態,只是原本每天覆習功課變成抄寫小說。
一疊稿紙,最上面端正的寫著《牧馬人》。
沒錯,張旭要把《牧馬人》這部電影改成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