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牧馬人》終稿(第2頁)
“我主要想用這篇小說反應,一個大資本家出身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個特定的條件下。
在人道洪流士氣,歷盡艱難困苦,通過嚴酷的生活,精神上獲得勞動人民的感情,肉體上適應比較貧困的物質生活,這樣的主題。”
“說起來,你這篇小說裡描寫的是西北的風土人情,你去過那邊?”
馬榮問出了心中最大的疑問。
在後世,電視和互聯網,各種媒體充斥人們生活,真正實現足不出戶便可瞭解世界。
而此時連收音機都不是家家戶戶擁有,靠有限的報紙書刊,憑空臆造,想寫出敕勒川牧民的日常生活,完全是瞎瘠薄扯。
柳青當年在長安縣深入生活十四年,與廣大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才完成現實主義文學鉅著《創業史》的創作。
《牧馬人》裡面有很多西北生活場景,如果對此沒有一定了解,是寫不出來如此有生活感的畫面的。
“我父親曾在西北當了十幾年汽車兵,回家以後經常給我講他在西北的生活和當地的風土人情。
導致我從小就對西北十分嚮往,閱讀了大量有關西北風俗民情的書籍。”
張旭的回答,馬榮很滿意,這代表張旭創作這篇小說是經過長時間醞釀的,不是一時拍腦門的靈感。
瞭解完這些情況,馬榮思考片刻,鄭重的說道:“小張,剛才我有點激動了,自己就決定把這篇小說放在《洪巖》刊登。你這篇小說完全可以向國家級的刊物投稿......”
聽到馬榮這麼說,張旭馬上插話道:“馬老師,作為山城本土人士,支持我們本地的刊物無可厚非,您不必這麼客氣。
況且,我現在只是一個文學路上的新人,能在《洪巖》刊登小說,已經十分珍惜這樣的機會。”
“好...好,你放心,這麼優秀的作品,我們一定會認真對待,一定在頭條位置上發表。你把這麼好的作品讓我們刊登,成就我們期刊的影響力,我們也會用我們的方式支持你,扶持你......。”
在幾位編輯全部看過《牧馬人》初稿後,馬榮立刻組成審閱小組,編輯們集體為張旭服務,爭取在短時間內把稿子修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