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編 作品

第134章 麻煩上門

 寫長篇小說的作家很多,符合張旭想法的不多。 

 記憶中這一時期正是傷痕文學到反思文學轉折期。 

 張旭雖然寫了《牧馬人》,對傷痕文學卻沒什麼好感。 

 至於反思文學,更不是他的菜。 

 他自己雖然經歷了上山下鄉,但並不認為這件事就是錯的。 

 不同的事件,有不認同的根源。 

 不可能按照後來者的視角分析前人的對錯。 

 這樣做只能是以偏概全。 

 所以,自然不會在《仁民文學》雜誌上刊登這些小說。 

 想來想去,能讓他發表的小說集中在改革文學上。 

 張旭對於文學作品的選擇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標準。 

 他深知,文學作品不僅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時代精神的反映。 

 因此,他更傾向於那些能夠真實、深刻地反映社會變革和人們生活變化的作品。 

 改革文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文學流派。 

 它關注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變遷,探討個體在這一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反映了時代的脈動和人民的心聲。 

 張旭認為,這類作品更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激發社會的進步。 

 《沉重的翅膀》能夠獲得矛盾文學獎,同樣間接證明了社會對改革文學的需求。 

 在張旭的策劃下,《仁民文學》雜誌開始向那些專注於改革文學的作家約稿。 

 他希望這些作品能夠展現改革開放的積極影響,同時也不迴避其中的矛盾和問題,以期達到真實、全面地反映社會現實的效果。 

 “《仁民文學》的一舉一動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你考慮過這樣做的風險?” 

 身為長篇小說欄目的負責人,張旭可以直接向王盟彙報工作。 

 聽張旭說要專注於刊登改革文學,王盟專門找張旭進行溝通。 

 張旭理解王盟的擔憂,他知道作為文學雜誌的負責人,王盟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雜誌的影響力、讀者的接受度以及可能引發的社會反響等。 

 但張旭也清楚,文學作品的價值在於其真實性和時代性,而改革文學正是當前社會變革的直接反映。 

 “王主編,我理解您的擔憂。”張旭認真地說道,“但我認為,文學作品應該勇於反映時代的變化,捕捉社會的脈動。 

 改革文學關注的是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實踐,它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讀者的期待。” 

 王盟聽了張旭的話,沉思了一會兒,然後說道:“你的觀點有一定道理,改革文學確實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但我們也必須注意,文學作品應該具有多元性,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種類型。” 

 “我同意您的看法。”張旭點頭表示贊同,“《仁民文學》當然不會只刊登改革文學,我們仍然會保持作品的多樣性。但我認為,作為當前最重要的社會現象之一,改革文學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王盟看著張旭堅定的眼神,知道他有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張旭的作品《沉重的翅膀》能夠獲得矛盾文學獎,說明他對於文學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深度的。 

 “好吧,我會支持你的決定。”王盟最終說道,“但我希望我們在刊登作品時,還是要充分考慮作品的文學價值和社會影響,確保《仁民文學》的質量和聲譽。” 

 “謝謝王主編的支持。”張旭說道。 

 得到王盟支持,張旭做起事來沒了後顧之憂。 

 他開始積極地與那些專注於改革文學的作家聯繫,向他們約稿,併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有幾十年的記憶打底,看待問題的角度和這些作家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作者離的比較遠,張旭與他們交流只能通過書信聯繫。 

 “張編輯不愧是矛盾文學獎的獲得者,從這個角度一改,讓我的小說一下有了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深度。” 

 一個寫改革文學的作家在給張旭的回信裡寫道。 

 在張旭的鼓勵和指導下,這位作家對小說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他深入挖掘了主人公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心理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他的行為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