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迴旋鏢打到了自己身上!
眾目睽睽之下,陳寧訕笑兩聲,質疑道:“會不會壓根沒有人上奏,是陛下他自己對這蓄奴之事有意見,才假意編出個‘奏報’之說,矇騙咱們?”
陳寧的猜想,倒也不無道理。
朱元璋是九五之尊,做任何事都講求個“師出有名”,他若什麼都不提,徑直便要廢除奴籍,未免顯得太過獨斷專橫。
編出個“地方官員”的奏報,可憑空捏造個“蓄奴之風盛行”的由頭,好為他廢除奴籍提供藉口。
眾人思量之下,對陳寧的說法半信半疑。
倒是陸仲亨態度鮮明,斷然搖頭道:“不可能,陛下久居深宮,若非有人奏報,他怎會好端端提起蓄奴之事?”
陳寧顯然早就有過深思熟慮,不假思索便答道:“許是他微服私訪,在民間看到蓄奴之事,才生出廢奴之計呢?”
眾人思量之下,又緩緩點頭:“倒也有這種可能,陛下最喜歡微服私訪的……”
但陸仲亨依舊堅持己見,他大搖其頭:“陛下微服私訪,又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他哪一年都要往民間走訪數遭,怎會到今日才撞見蓄奴之事?”
這般解釋倒也有理,席上賓客稍作思量,又改弦易轍,站到陸仲亨那一邊去。
蓄奴之風絕不是今日才興起的,朱元璋若真是同情奴籍之人,早就該將這事拿到朝堂公議了,何至於等到今天?
陳寧辯駁不過,又礙於身份地位不及陸仲亨,便也蹙眉點頭:“吉安侯所說,倒也不無道理。”
原本只是憑空猜測,對於自己的主張,他倒也沒有絕對把握。
陸仲亨大手一揮:“不管是否有人奏報,咱總得查個清楚。若真是有人幕後策劃,咱總得將這人給揪出來不是?總不能白白花了銀子,卻不知死在誰人之手吧?”
這倒是最穩妥的辦法,管你有棗沒棗,先打他兩竿子再說。
真查不出端倪,再認栽也不遲。
眾人連忙點頭附議,拱手道吉安侯言之有理。
席間談得熱鬧,眾人群策群力,紛紛提出各自建議。
提什麼建議的都有,有人說要安排各地官員盤查,問一問近來誰向上奏報了蓄奴之事;又有人說要買通宮中內侍,問一問陛下近來收了哪些地方官的奏報。
這些建議大多不甚靠譜,直聽得在場之人連連搖頭。
倒是那陳寧最清醒,提出個相對靠譜的方法:“既是奏報,定是從中書省上書,咱問一問胡相爺,不就清楚了?”
說話之際,陳寧已率先望向了胡惟庸,而其他人緊隨其後,也一齊朝胡惟庸望了過去。
胡惟庸是當朝宰輔,負責各地奏呈都要經過中書省,當然這也不絕對,譬如各級軍政要奏,或是監察、御史等監審部門的摺子,就有專門渠道直遞皇帝手中,另有些緊急公文、私密要政,也有專門的渠道可上達天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