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煙雨 作品

第274章 小冰河時期,王朝週期律

 “你這話說得不錯,所以咱才會把遷都鳳陽之事擱置,想慢慢的看看其他地方,但自去年國子學事件後,咱就發覺這江南之地如同一張羅網,緊緊纏繞著我大明朝堂,咱就知道,這遷都之事刻不容緩了。” 

 朱元璋從桌旁站起,揹負雙手走到窗口,重重吐了口氣,就彷彿,他已被束縛許久。 

 陸羽自然能理解,餘熂自殺了,國子學事件的幕後真兇——江南士族卻並沒傷筋動骨,為擺脫這些人,遷都北上是必然選擇。 

 “起初,咱回想起你所說的靖難之事,那時老四將都城遷去北平,於是,我也派人前去北平查探,想看那裡適不適合作為遷都選址。” 

 朱元璋又嘆口氣,兀自搖搖頭道:“只可惜,蒙古人壓根不會經營,北平雖是元大都,卻連幾座像樣的宮殿都沒有,僅有的幾座宮殿,也都毀於戰火之中,若要遷都北平,怕整座城都要重新修建,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我大明的國庫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來。” 

 說到這裡,朱元璋回過頭來:“因此,我才召你來,想問問你的看法。” 

 沒錢還想遷都,你這要求還真不低。 

 陸羽苦笑兩聲,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反問道:“陛下以為,一座城池被定作都城,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 

 朱元璋眉頭一緊,正要開口,卻已有人搶先發話道:“作為都城,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首要便是有天險可守,確保足夠安全,第二點,便是經濟不能太差,都城附近要有農耕基礎,要有魚米之鄉,能源源不斷供應糧食。” 

 朱標的回答,立即駁得朱元璋響應道:“不錯,我兒思慮周詳!” 

 誇讚完朱標,朱元璋埋頭稍作思慮,說道:“依咱看,最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便是長安、開封二地!” 

 作為唐宋兩朝的都城,這兩座城池,自有其地理上的優越性。 

 這其中,朱元璋最看好的,還是長安。 

 八百里關中平原,保證了經濟民生,潼關天險,又保障了都城安全,這座城池,孕育了秦漢隋唐四大帝國,承載了華夏民族最最輝煌的過往。 

 而開封城,地處中原要地,又是北宋都城,將之定為國都,也象徵著中原大地重歸漢土,徹底掃平外邦遺毒。 

 這兩座城池,各有優劣,朱元璋一時難作決斷,便將詢問目光投向陸羽。 

 然而陸羽卻蹙眉搖頭道:“實際上,無論是長安還是開封,都不是上佳之選。” 

 “此話何意?”朱家父子大是不解。 

 “若在數百年前,這兩地或可算是國都必選之地,但經過這數百年的時間,這兩地的國運氣數早已耗盡。”陸羽嘆了口氣,他給出的解釋,實在玄乎又玄。 

 若是其他人說出這種話,倒還有說服力,可偏生陸羽來自後世。 

 朱標瞟了瞟陸羽,頗為驚訝道:“先生那個時代,也講究這國運氣數之說?” 

 “額……” 

 陸羽乾咳兩聲:“國運氣數太過縹緲,一時難以解釋清楚,這樣吧,我說點更實際的。” 

 他大袖一揮,將手背到背後,清了清嗓門,道: 

 “簡單來說,決定一城好壞的,不只是地理條件,古人言‘天時地利人和’,這人和就不提了,除卻地利之外,還講個天時,氣候狀況,降雨頻率,平均氣溫,這些都會影響一座城池的好壞。” 

 “就拿那長安示例,盛唐之時的長安城,和現在的長安,在氣候狀況上可大有區別了。” 

 朱家父子聽得一臉迷惑,朱標好奇道:“這氣候無非冬冷夏熱,還能有甚區別?” 

 陸羽伸出手指輕搖道:“區別可大了,盛唐時期的長安,氣候悶熱,降雨充足,白居易詩中有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這足可說明那時的長安城,與現在的長安大有區別。” 

 “再者說,盛唐之時,南方遠未開發,經濟和農耕水平遠低於關中,但此刻,江南一帶水土豐饒,無論糧食產量還是交通水平,都比長安要強,若要遷去長安,無異於自縛手腳,於大明發展不利。 

 而且陛下莫忘了,就在盛唐時,長安君臣也經常要去洛陽就食,陛下莫不是想做個乞丐天子?”說道最後,陸羽突兀的笑了,朱元璋原就是個乞丐,這個乞丐天子的名號好像正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