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議遷都

 科舉事畢,朝廷再次恢復了正常,數日之後,朝會上,朱元璋再次將遷都之事重新提出來道:“諸位愛卿,上回咱所說遷都之事,大家思慮得如何了?” 

 一聽這話,眾朝臣的臉色,就不大自在了。 

 忸怩磨蹭了半天,吏部尚書劉淞首先站了出來,不過他倒並未提什麼意見,只假模假式地提了個問題:“敢問陛下,您打算將都城遷往何處?” 

 “咱的意思,是遷往洛陽。” 

 洛陽是早先時候陸羽所提,朱元璋細細思慮後深為滿意,便將此定為潛在的遷都地址,而且洛陽正好地處中心,也不會讓這些南方官員牴觸情緒那麼大。 

 “洛陽有八關要塞守護,又毗鄰運河,漕運運輸極是方便,而且洛陽在漢唐時常作陪都,經濟基礎極佳,遷都過去,無需耗費太多銀錢和民力,更重要的一點,洛陽地處中原,既不靠南也不偏北,將都城定在那裡,可彰顯朝廷中立之態。” 

 這一番理由,其實在情在理,如若是尋常人聽了,多少也會考慮一二,可無奈當下朝堂裡,朝臣們早已打定了主意,自然也聽不進這些理由。 

 戶部尚書徐鐸立馬站出來,打阻道:“陛下,您說是遷都無需耗費銀錢、民力,可試想遑遑國都,哪有那麼好遷的?若要遷都洛陽,必要重新修建都城,所耗銀錢甚巨,而朝廷近些年東征西討,國庫早入不敷出,哪來的多餘閒錢?” 

 戶部主管錢糧,徐鐸作為戶部尚書,出來訴這個苦,倒合情合理。 

 原本國庫裡有多少錢,他徐鐸比朱元璋更清楚,任你朱元璋是天子皇帝,也絕不能反駁。 

 當下,要麼朱元璋屈從國庫,要麼你朱天子自己掏錢來。 

 當然,徐鐸早拿準了朱元璋的性子,知曉他絕不是這麼大方之人。 

 可徐鐸打的一手好算盤,卻不料朱元璋卻早有了盤算道:“錢財之事,就不勞煩國庫了,秦王近來在倭國發現兩座大型礦藏,其內金銀儲量豐富,可源源不斷向我大明供應錢財,這遷都的錢,便由這兩座礦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