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TICH 作品

第七章 理由

 大山的時間是個“兩面派”,有時候一千年也改變不了這裡的風土,有時候幾秒鐘就能奪去一條鮮活的生命。

 2000年5月,距離雲陽村的第一批外遷移民起程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了。

 就在村民們忙碌著為前往新家園做最後準備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大事——老書記失蹤了。

 他消失在了去往“移民釘子戶”家中開展說服工作的路上,被氾濫咆哮的大寧河徹底吞沒,只留下一片撕碎的衣角,被緊緊捏在同行移民幹部的手中央。

 自從三峽移民計劃開始後,老書記就成為了整個雲陽村最辛苦的人,挨家挨戶統計人口、排摸情況,同時還要對接鎮裡、縣裡派下來的移民小組。

 幾年當中,不管是村民們的困難訴求,還是移民幹部們的工作生活,又或是各項物資和補助的申請發放,所有的細枝末節幾乎都由他一手包辦。

 這“恐怖”的工作強度就算是壯年的小夥怕是都無法勝任,已經年逾六十的老書記卻硬生生地堅持了下來。

 他一輩子無兒無女,六十年代就被選做了雲陽村的書記,在那個大搞生產的時期,帶著整村的村民風風火火的燒山砍樹,在險峻的巫山裡開墾出了上千畝的良田。

 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雲陽村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靠山吃山的貧瘠小村,成為了巫山縣裡發展最好的模範之一,村民們的生活雖說不上有多麼富裕,但當年“吃了這頓沒下頓”的日子已經是徹底一去不復返了。

 老書記把雲陽村的每個人都當做了自己的家人,像楊守安和周清茹這樣突遭家庭變故的孩子更是成為了他重點照顧的對象。

 每年春節那幾天,你總會看見老書記拎著各種好吃的奔走在村裡獨居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家門之間,這家送點大米,那家捎上塊臘肉。

 他會特意給冷清的屋子點上火爐,然後慈祥地撫摸孩子的腦袋,讓他們不要擔心生計,一定要努力讀書,這樣才能長大了報效祖國,建設家鄉。

 這應該是雲陽村幾代人最真摯的童年回憶,也讓老書記成為了協調統籌移民工作的最佳人選。

 雲陽村緊靠秀麗的大寧河,地勢較為平坦,土地相對肥沃,村民的生活水平在整個三峽庫區裡也算是名列前茅,所以當外遷移民的要求剛下來的時候,大部分村民們是非常抗拒的。

 不要說搬去江蘇、上海、廣東、安徽這些完全陌生的地方,就連靠後安置的方案他們都不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