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TICH 作品

第五十七章 風采

 在剛邁入二十一世紀的那段時間裡,外國人對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來說還算是“稀罕物”。

 尤其是從歐美髮達國家來的,基本和“高端”、“精英”、“富有”這樣的詞彙劃上了等號。

 “崇洋媚外”甚至成為了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的現象,好像只要是外國人就一定比同行業同領域的中國人要厲害一樣。

 王艾倫作為美籍華裔,很討巧地沾了兩頭的光,既擁有海外設計師的“光環”,又能夠通過“東方臉孔”拉近和國人的距離。

 再經過他自己和一部分跟風媒體的推波助瀾,很輕鬆就打開了國內的市場,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設計師。

 有一位行業內的“資深人士”是這麼評價王艾倫的:“東西方美學的集大成者,作品兼具中華傳統文化和法式浪漫主義的特點,是不可多得的設計鬼才。”

 但王艾倫自己知道這評價完全就是狗屁,他在布魯克林第八大道的中國街區出生,父親是個廚師,母親則是個偷渡客,社會地位也就比那些非洲裔的難民好那麼一點。

 學生時期的王艾倫完全發揮了父母東方基因帶給他的學習天賦,加上相較於白人同學多得多的努力,最後順利考取了在服裝設計領域享有盛名的紐約時裝學院。

 這所學院歷史上名人輩出,就讀的學生大多都有著顯赫的家世,學校給的獎學金又格外豐厚,於是讓王艾倫在幾年學院生涯中產生了一種自己已經成功跨越階級的錯覺。

 名校畢業,草根出生,亞裔黃種人,絕佳的口才,這些個元素融合在一起,幫助王艾倫的職業生涯初期順風順水,不但奪下了多個新人獎項,還在浪漫之都巴黎舉辦了個人時裝秀。

 但所謂盛極而衰,童年街區生活所造成的自卑感在成功來臨後轉化成了極致的傲慢和對階級近乎瘋狂的執著,王艾倫的處事作風變得越來越偏激,樹敵無數,“惡”貫滿盈。

 隨後一篇揭露他壓榨團隊助理的文章被刊登在了報紙頭版,成為了壓死這位新星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歐美國家,人設有時候比真材實料重要得多,此時王艾倫才一朝夢醒,但放眼望去,發現這塊標榜“自由”和“人權”的土地上竟是再無他立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