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鑫宇 作品
第186章 原來還有這個東西?(第3頁)
功勞之重,重比泰山,加上背上也揹著實物,所以這贔屓也暫時被壓著,沒法再到處遊蕩。
而現在的一些道觀裡面,部分寺廟,都有一種長著像烏龜一樣的生物,馱著一塊石碑,而馱著石碑的生物,正是贔屓。
現代很多贔屓的模樣都是為龍頭龜身,這大多是因為流傳是龍生九子之一而逐漸演變的。
其實贔屓的原本形態,就是烏龜的腦袋和烏龜的身體,說清楚一點,就是一個大烏龜,只是這個大烏龜的腦袋和普通烏龜,確實有點不同。
這裡需要說一下,作者並不是胡編亂造說現代的一些道觀中的贔屓,龍頭龜身就是有問題。
我只是實事求是的講,這個東西的最初原型,就是一個大烏龜的樣子。
根據史料《西京賦》記載,這本書出自東漢,張衡之手:“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這裡能知道,這東西的出現是非常早之前了,但是因為太久遠,東漢時期的事物並沒有記載著東西的具體模樣。
但是,在泰安市泰山南麓,有一座東嶽廟,裡面有實物記載的,距離現在比較久遠且真實的贔屓。
身託石碑,石碑上的文字已經被風雨打磨不見,但是身體卻能清楚的明辨一二。
那裡面的贔屓正是宋代的,而模樣,正是完全依照的烏龜類似的造型,並不是網傳的“鱉”。
有些標新立異的人為了博取眼球,說贔屓也可能是大鱉,但是根據記載或實物勘察,大多的贔屓雕塑,背上的殼都有烏龜模樣的紋路。
而鱉的背上,是沒有紋路的,這就是最簡單的區分方式。
至於我們當時看見那東西的時候,是怎麼第一時間知道那個巨大的烏龜並不是什麼修行多年的妖獸,亦或是得到一些機緣的大烏龜。
反而能直截了當的知道,這東西就是贔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