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三石73 作品

第10章 冀西作戰計劃(第2頁)

 同時讓分區內的民兵部隊換上八路軍的軍裝,大量聚集行動,故意暴露在鬼子的視線之內,讓鬼子的大部隊出動。

 張浩不相信,這麼多‘八路軍’大搖大擺的出現在鬼子的視線內,鬼子會不心動?

 而根據張浩的判斷,最有可能出動的部隊,應該會是鬼子駐紮在北平周邊地區的二十七師團的部隊。

 這些都是老鬼子,戰鬥力很強,所以,此戰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而當張浩將補充計劃上報以後,立刻引起了總部和中央領導的重視。

 當即,在陝北中央的命令下,總部開始制定周密的計劃,同時,大量的八路軍部隊開始向著冀西地區聚集。

 說實話,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不是張浩能夠做主的事情了。

 隨即,經過總部命令,由副總指揮親臨冀西,擔任戰役總指揮,大司令擔任戰役副總指揮,張浩擔任現場指揮員,同時調動晉察冀軍區內,共計二十六個主力團,共計約五萬人的兵力參戰。

 如果再加上類似於六分區的九個地方獨立團這樣的部隊的話,總的參戰兵力將會接近七萬人。

 而這一戰的目的也很明確,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奪取阜平、行唐、曲陽三縣的縣城,建立穩固的冀西根據地。

 第二階段,所有部隊東出,並且利用民兵等地方武裝吸引鬼子注意力,將鬼子的大部隊聚集到唐縣和順平縣交界地所在,打一場殲滅戰。

 而伴隨著作戰時間的臨近,張浩在39年4月4日晚上九點鐘抵達阜平城外四里多的狀元頂之上。

 據說,是古代的一個狀元,在考取狀元后,返鄉省親的途中,路過此地,在這裡修了一個亭子,後來,這個亭子就被命名為狀元亭,而這座山,則是被稱為狀元頂。

 張浩此刻通過望遠鏡觀察著遠處的情況,同時,通過腦海中的地圖判斷鬼子的情況。

 晚上十點多一點的時候,特戰隊的人終於是按照提前約定好的信號,返回到了大部隊隱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