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開始整風(第2頁)
只要再給八路軍兩年左右,快的話42年年底,慢的話43年年初,基本上就可以把現有部隊訓練成可戰之兵了。
到了那個時候,才是戰略反攻的時候。
眼看著沒仗打了,張浩也沒有非得跟日軍開戰的意思,而是繼續投入到根據地的建設之中來。
不過,工事都修了一半了,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乾脆,張浩便是讓部隊在各處鬼子可能進攻的要道構築永固工事。
大司令也是知道工業區的重要性,加上冀西軍區要用的水泥,還有工業區周邊地帶的防禦,一次性批覆了兩萬噸水泥用作工事的修築。
一時間,冀西軍區動員了三十萬民兵青壯和地方部隊的人員,在根據地各處關鍵節點開始修築工事。
而就在這個時候,冀西專區的主任林剛找到張浩,告知了他一個事情。
之前張浩勸說高樹勳起義後,高樹勳部便是加入了八路軍的隊伍,那幾個縣的土地,不是重新進行了土改工作嘛。
當時還鬧出了一些事情,讓冀西根據地和冀南根據地合併為冀西南根據地了。
當時,冀西軍區11分區57團剛好在當地駐紮。
當時地方上的同志負責分發土地,結果分到最後,還剩下了大約六百多畝的田地,剛好當時57團根據上級的命令,要開墾一些土地進行生產,儘可能的自給自足嘛。
於是那六百多畝地就成了57團的自用田。
只是,後面隨著反頑戰鬥的進行,再加上後續日軍進攻中條山一線,為了防備可能到來的日軍部隊,57團也沒辦法分身照顧天地。
當時負責農田工作的57團後勤處副處長便是索性把這些地租給了當地的百姓,讓他們幫忙耕種,到時候收穫的時候,57團分四成,當地的百姓分六成。
按說這是好事,老百姓撈到了實惠,而且這個地因為是隸屬部隊的,還不用交稅。
可是,這與八路軍的地方政策相違背,57團一下子成了地主了,剛好今年夏收的時候,這個事情就被地方上的同志知道了,地方上的同志一琢磨,這個事情不太對,便是捅到了林剛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