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三石73 作品
第16章 東北的局勢變化(第3頁)
對於空軍的編制,張浩是採用了後世的一些編制方式進行的編組。
每個飛行小隊的編制是兩架戰鬥機,一架為長機,一架為僚機。
三個飛行小隊為一個飛行中隊,也就是6架戰鬥機為一個飛行中隊。
然後是三個飛行中隊為一個飛行大隊,每個飛行大隊下設18架飛機。
兩到三個飛行大隊為一個飛行團,每個飛行團下設36架飛機或者54架飛機。
每個空軍師則是由三個飛行團組成。
如今下線的第一批伊-16戰鬥機,雖然性能有些落後,但畢竟是第一款真正能夠應用於作戰的飛機,和坦克一樣,都是先生產了一部分,並將其改裝成戰鬥教練機,用於訓練戰鬥機飛行員。
在掌控了戰鬥機的生產能力後,下一步,便是對標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一款螺旋槳戰鬥機進行生產。
而伊-16戰鬥機的國產型,也被稱之為殲-1戰鬥機。
而殲-2戰鬥機,在殲-1戰鬥機開始生產的同時,也是已經開始進行研發工作了。
按照張浩的計劃,殲-2戰鬥機預計在44年底到45年初設計定型並服役。
而螺旋槳飛機如果45年服役,預計還能使用個十年八年的,不至於沒有飛機可以用。
至於噴氣式飛機,其技術水平根本不是現在的八路軍能夠研製的,按照張浩的計劃,48年首飛,50年前後的時候,首款噴氣式戰鬥機能夠正式服役就已經不錯了。
張浩當然知道噴氣式戰鬥機的優越性,但現如今中國聯螺旋槳飛機都造不明白,更何況是噴氣式戰鬥機呢?
殲-1用作積累技術,殲-2用來驗證技術,殲-3及以後,才是追趕世界一流水平。
凡事不能好高騖遠。
而伴隨著日軍的部隊大規模的調入和調出,東北地區的抗聯所改編的29縱隊,卻是似乎看到了作戰的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