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五天之內,抵達瀋陽(第2頁)
如果不能在日軍大規模的援軍抵達前完成對瀋陽及周邊地區的佔領工作,那整個遼河工業區很可能會出現變故。
所以,必須在日軍的主力抵達前,完成對瀋陽的佔領工作,同時開始依照地形等優勢,快速構築防禦陣地。
之後便是以逸待勞,等待敵人露出破綻,然後一招制敵就是了。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從錦州到瀋陽,直線距離差不多兩百公里,如果行軍的話,還得繞路,要走的路程可能要達到250公里乃至更多。
7月1日戰鬥開始,五天的時間裡,要抵達瀋陽的外圍,平均每天要行軍50公里以上才能完成。
每天50公里的徒步行軍,在全世界範圍內,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也是絕無僅有的。
更何況,這期間肯定還要發生戰鬥,還有行軍之中要攜帶的各種武器彈藥。
這絕不是一件能夠輕易做到的事情。
要知道,如果是放在古代,即使是騎兵,一天的行軍速度,也大多數也就在50公里罷了。
如果換成是步兵,一般的步兵,一天的行進距離只有30-40裡,也就是15-20公里,而就算是精銳,一般一天的行軍速度,也就30公里就撐死了。
而現如今,張浩卻是要求部隊每天行軍五十公里,中間還可能會發生戰鬥。
不過說實在的,遼河工業區之中,關東軍的部隊基本上沒有,都是一些地方守備隊以及偽滿洲國軍的人。
不過,這也不是一股能夠小覷的勢力了。
偽滿洲國軍,鼎盛時期的總兵力大約在15-20萬之間,這其中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兵力,都在遼河工業區這樣的核心地區。
而地方守備隊的日軍,戰鬥力雖然都不咋地,但重點是噁心人啊。
張浩當即從第三兵團之中,把第39縱隊抽調出來,不管瀋陽的戰事了,重點對瀋陽及周邊地區的日偽軍勢力進行清掃。
隨著張浩的命令下達,第29縱隊便是根據遼河平原上的日偽軍情況,將部隊化整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