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大唐皇帝詔令,大唐皇太子教令!
太極宮的動作很快。
不單回覆東宮的奏請,還一併把孫思邈等官員任命的詔書,傳達過來。
濟世館。
設大學士一名,總領濟世館一切事務,正七品官位。
直學士若干,協理大學士,副手職位,從七品官位。
其他學士若干,官位基本上在九品。
從任命詔書下達,孫思邈接詔,他算是正式出仕,入朝為官了。
“臣拜謝殿下恩典。”
孫思邈也從自稱草民,過渡為臣了。
李承乾不置可否,他道:
“太醫署有成熟的醫療培養教育體系,並有不少的醫者學員……。”
在隋唐時期,太醫署制度是榮臻完善,集醫、藥與一體的醫藥機構。
濟世館開設的初衷,並不與太醫署衝突。
兩者的目標不同,一個是理論,一個是實踐。
李承乾要的就是兩個機構,相輔相成,互相合作。
並且他給李二的奏請中,特意提出將太醫署從太常寺劃撥獨立出來,提半級,成為與濟世館同級機構。
李二也在回覆中同意,給太醫署也下達旨意。
如今的太醫署,也算是水漲船高,成為正七品官署。
既要人家太醫署辦事,跟濟世館配合,自然是要給個甜頭。
你連級別都不給人家提,還指望人家會怎麼配合?
他固然以太子的身份壓太醫署,不敢不聽,但辦事的是人,人要是心頭不滿,乃至於怨念,功倍會事半的。
殺人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損失人才,既有辦法能夠妥善解決的,沒必要弄得複雜,出現流血事件。
當然,要是太醫署的官員不識好歹,陽奉陰違,他不介意讓李二換一批。
“如何處理跟太醫署的關係,你心裡要有章程。”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一條寬闊的道路。”
李承乾說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眾人拾柴火焰高,同心齊力,團結大家才能辦成大事。”
這點道理,他不用說,孫思邈也是知道的。
但官場上有的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同行之間的高低,也不是那麼好相與的。
孫思邈不管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上,都是有名望,醫術得到高度認可的。
所以,李承乾也怕孫思邈出現自視甚高,看不起太醫署的醫官,遇到點事就不屑與之為伍。
這是善意的提醒,也有小小敲打之意。
“臣明白。”
“為了天下大事,造福萬千百姓,臣會恪守本心,以大事為要。”
孫思邈點頭道。
“你也不用那麼擔心,只要是對的,在孤這裡,自然會有說法。”
“孤會站在你這邊。”
李承乾輕笑道:“濟世館開設,孤叮囑你的幾件事,你要儘快找到方向。”
“有許多病症經驗擺在眼前,你們從其中細查,結合你們所知所學,應該不會太難吧。”
一個是早夭。
一個是產婦。
一個是傷口化膿。
一個是風寒。
其實李承乾是知道這些的應對方法。
但他這麼提出來,孫思邈他們還如何從摸索之中,建立一套基礎理論體系?
一套醫學體系,連基礎理論都沒有,如何有未來?
李承乾把飯喂到他們口中,以後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