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周寧是實用主義者,行事首先考量利益,在他看來蟒袍雖然極具象徵意義,但還是沒有數十萬石糧食的價值高。

 再則他不屬於任何派系(客、魏二人的實力還遠遠達不到派系的標準),也就無需去仔細斟酌遼東局勢的變化,對朝廷的權力格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因而欣然接受了皇帝的任命:

 借調禮部主客清吏司辦差,全權負責與朝鮮使節的溝通事宜。

 朱由校在召見過程中毫不避諱的直言,希望達成蟒袍換糧食的協議,讓他放開手去幹,千萬不要有所顧忌。

 周寧則借這個機會向朱由校進言在遼東推廣土豆種植,一旁的孫承宗立刻表示了支持,並主動攬下了推動具體實施的工作。

 周寧不是不知道賞賜蟒袍暗藏的政治風險,可他的根本利益是延續明朝的國祚,所以即便意識到前面有個大坑,他也會勇往直前。

 他和其他官員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在乎所謂的政治前途,或者說他很清楚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然和客印月高度綁定,只要客印月不倒臺,他的日子肯定也差不到哪兒去。

 這就是能看清未來的好處,不會被當下的形勢所迷惑,敢於堅定不移的執行長遠規劃。

 或許這也可以被稱作是他的外掛吧。

 雖然周寧自己不在乎前路的風險,但能看破皇帝這點小把戲的聰明人也不少,比如禮部侍郎顧秉謙。

 顧侍郎在幾個月前被東林黨人一頓彈劾,險些丟掉了官位,還好他走通了司禮監的路子,將彈劾奏疏都壓了下來,而今他已成為魏忠賢的馬仔。

 他知道周寧與老闆的關係非同一般,因此在第一時間便向老闆點破了處理朝鮮國書的危害。

 魏忠賢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的好兄弟被萬歲爺坑了,於是當晚就帶上顧秉謙一起去找周寧。

 還是在米市口巷子裡的那間小院內,地位懸殊的三人湊了一桌,幾樣小菜,一壺濁酒,看起來與市井小民的聚餐無異。

 顧秉謙這人的操守不咋滴,不過其為人處事的態度卻值得稱道,他毫不介意周寧的職位卑微,主動舉杯奉承道:“周主簿年少有為、敢於任事,不愧為朝廷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