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逆道 作品
182
時間來到朝會之後的第三天。
李植的隨從趙恩正和御馬監的陳公公已於前日離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們大概僅需二十天左右便能抵達平壤。
兩人是輕裝簡行,因而趕路的速度比較快,比正常情況下至少能縮短三至四天。
他們回去後會直奔皇宮,將李植的親筆信交給世子李祬,再由李祬組織人手展開救援,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把糧食送到明軍手中。
照以往的情形來看,後金極有可能在冬季派出小股部隊對邊境進行劫掠,屆時只要明軍不缺糧,便能輕鬆守住據點,同時接收更多前來避難的流民。
明軍每多救下一個流民,就意味著後金要少抓走一個奴隸。
奴隸越少,後金積累戰爭資源的能力就越弱,明朝在正面戰場上獲勝的幾率也越大。
戰爭是一項全方位的較量,最終比拼的還是交戰雙方的綜合實力,而綜合實力又來源於日積月累。
明朝已至暮年,實力遠不如巔峰時期那麼強悍,因此積蓄力量就變得更為重要。
道理說起來淺顯,可要做到卻很難,若非朝鮮存在內部矛盾,並且恰好被周寧所獲悉,這麼好的機會就被白白浪費了。
既然出現了機會,理應牢牢把握。
於是今日一大早,孫承宗便派人將周寧召來內閣值房外,進行了一番單獨交流。
“孫閣老,您找卑職有何事?”
“你還是叫我孫師傅吧,聽著順耳。”
“嘿嘿,好的,孫師傅。”
“後天你就要出發了吧,準備得如何?”
“禮部的文書拿到了,詔冊、蟒袍和差旅費尚未領取。”
孫承宗微微頷首道:“見過兩位副使了嗎?”
“卑職昨日在禮部和他們見過。”周寧恭敬回應。
“楊鎬對朝鮮的情況比較熟悉,有什麼疑惑多向他請教。周延儒熟知禮儀典章,見識、口才和文筆都不錯,細枝末節的瑣事儘可讓他代勞。”
“卑職明白。”
楊鎬和周延儒出任副使的建議都是顧秉謙以禮部的名義提出的,孫承宗還以為周寧對兩人很陌生,故而特意交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