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頁)
這話聽起來很刺耳,但道理說得沒錯。
若非大明發兵擊敗日軍,李氏朝鮮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亡了,哪兒還輪得到李琿稱孤道寡。
如今明朝與後金的戰事膠著,李琿卻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而採取置身事外的策略,要是萬曆多活幾年,非得第一個解決掉他。
萬曆的確算不上好皇帝,可對李氏政權絕對稱得上仁至義盡,連出兵朝鮮的軍費都掏得是自家腰包,古往今來貌似也找不出第二個中原王朝的皇帝肯這樣做。(特別提醒,請勿拿抗美援朝作比較,咱們可不是封建王朝。)
李爾瞻當然能理解周寧的立場,他也看出李琿的統治正在分崩離析,即便明朝方面不做任何動作,朝鮮也即將迎來改天換日的鉅變。
所以他並未想過如何去維持住局面,反倒準備好了出賣一切可以出賣的資源,為自己和家人換一條活路。
“上使應該知道,老夫對大王不抱期望,也不會貪戀權位,只想安度晚年。今後全仰仗上使照拂。”
周寧點了點頭,認真道:“本使也給府院君交個底,在下雖然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詹事府主簿,但跟內廷和閣臣都說得上話。不出兩月,本使就能拿到行事專斷之權,屆時要保你一家在大明衣食無憂又有何難?可眼下你得助我一臂之力。”
“老夫自當竭盡全力。”李爾瞻深知自己在國內已無立足之地,流亡明朝是遲早的事,因而不得不積極的向周寧靠攏。
他的政務水平或許不怎麼樣,眼光卻比大多數朝鮮官員看得長遠。
朝鮮政壇歷來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沒有哪個派系能長盛不衰,而被趕下臺的派系首領無一不遭受殘酷的清算。
這已然成為了一種慣例,他所代表的大北派又憑什麼能倖免於難?
為今之計只能選擇一條道走到黑。
周寧見時機成熟,便開口道:“本使想和仁穆大妃單獨面談,府院君能否安排?”
“上使還要見廢妃?”
“後金貪婪成性,將來肯定會對貴國進行勒索,你們如若承受不起勒索,他們就會派兵來搶。你們與後金之間必有一戰。李琿鼠目寸光,竟然看不到如此顯而易見的結果,還妄圖通過保持中立來躲避兵災,簡直就是在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