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西行寺幽幽子 作品

第98章 烽火下的智謀:資源的巧妙佈局(第2頁)

 面對旅長那彷彿能吞噬一切的眼神,李雲龍即便是吃了豹子膽,此刻也不得不縮了縮脖子,臉上堆砌起尷尬的笑容,連連道歉:“旅長,陳顧問,是我錯了,是我失言。”雖然難得主動低頭,但他心裡那股子倔強勁兒,愣是沒讓他向程團長道歉,他心裡那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要比就比真本事,看誰的拳頭硬,誰的戰績輝煌,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武器自然該獎給那些敢於亮劍的勇士!

 正當李雲龍被這股無形的力量“封印”,無法再發表意見時,丁偉,一個同樣以睿智著稱的團長,適時地站了出來,他語氣平和,卻字字擲地有聲:“咱們都是革命的同志,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但上升到人身攻擊就不對了。在此,我要對李雲龍同志提出批評,但咱們還是要就事論事,共同尋找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一片煙霧繚繞的作戰會議室中,李雲龍斜睨著正慷慨陳詞的丁偉,心中暗笑:“嘿,這老丁,表面功夫真是做到家了,什麼‘請各位首長批評指教’,分明是給自己的金點子披上層謙遜的紗衣,實則心裡怕是早得意上了天。”

 丁偉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過湖面,激起層層漣漪:“各位首長,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說出來您可別見笑。咱們那些精英部隊啊,就像是鄉間田埂上的野麥子,即便土壤貧瘠,也能倔強地抽出穗來,證明它們非同凡響。想想看,新一團那次,僅靠著一堆老掉牙的裝備,愣是在茫茫戰海中撈出了一桶又一桶的金魚,這不正是能力的最好證明嗎?給他們配上尖端武器,那簡直就是猛虎添翼,別說擊敗日軍小分隊,就是端掉鬼子炮樓也不在話下。”

 說到這裡,丁偉的眼神里閃過一絲狡黠:“而且啊,這麼做還有個妙處,那就是給其他部隊樹個靶子,讓他們明白,戰場上,實力說話,想多分一杯羹,就得拿出真本事,拼出血性來,從日軍的鐵蹄下搶到那份榮耀。比如說,咱隔壁的三營,上次雖然吃了敗仗,但那股不服輸的勁兒,比誰都強,要是知道武器裝備是按功行賞,嘿嘿,保證下次跟鬼子幹架,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

 李雲龍在一旁聽得直搖頭,心裡腹誹:“丁偉啊丁偉,你小子不僅在戰場上是個鬼才,這心思也是九曲十八彎,藏著掖著不少手段呢。就拿你那走私古董、改善伙食的商隊來說,整個團保駕護航,跟縣城裡的地主老爺做起買賣來,那叫一個風生水起,還美其名曰‘為團裡謀福利’,這違紀的事兒幹得,比我還溜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丁偉這番話,還真就擊中了劉師長的心坎。師長一聽,眼睛一亮,連連點頭,不僅對丁偉個人大加讚賞,更是拍板決定,要將更多精良武器,優先配置給戰功赫赫的部隊。

 丁偉表面上謙遜依舊,內心卻已樂開了花,暗想:“新一團這次可是佔了大便宜,按這分配原則,咱絕對是頭號受益者。既能壯大實力,又能討得上級歡心,這買賣,划算!”

 至於部隊內部的利益分配爭議,丁偉心裡跟明鏡似的:人數多的,自然想平均分配,圖個心安;而戰鬥力強的,則堅持按勞取酬,以實力說話。這就像村裡分田地,有的人想要地廣,有的人卻追求地肥,各有各的道理。

 在這個充滿硝煙與智慧的舞臺上,丁偉用他的智慧和膽識,悄然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而李雲龍,則在一旁默默觀戰,偶爾投去一抹複雜難辨的眼神,既是對老友的敬佩,也是對自己未來戰局的深深思考。 在那片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有一支隊伍彷彿遊離於勝負的天平之外,它便是孔捷麾下的新二團——一個誕生僅半年餘,人數不足千人,戰鬥力尚在襁褓中的“新生兒”。

 孔捷,這位鐵血團長,在面對如此窘境時,卻有著一套獨特的“育兒經”。他振臂高呼:“資源,應當如同春雨般滋潤那些亟需成長的幼苗,而非一味偏愛那些已枝繁葉茂的大樹!”他比喻道,如同鄉間的孩童,若是沒有趁手的玩具,又怎能指望他們在玩耍中學會奔跑與智慧?同理,他的新二團,沒有精良的武器,想要從狡猾的日偽軍手中奪得戰利品,無異於孩童徒手捕風,難上加難。

 於是,孔捷的辦公室裡,常常回響著他那擲地有聲的話語:“瞧瞧吧,咱們的八路軍,怎能讓有的隊伍裝備著嗖嗖作響的機關槍,而有的隊伍卻連一支步槍都得輪流使用?這不是分果子,而是打仗啊!如此偏頗,豈不寒了兄弟們的心?”這番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了每位首長的心頭,讓他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此時,二十五團的劉團長,這位同樣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將,也站了出來,他的聲音如同冬日裡的一抹暖陽,溫暖而堅定:“孔團長言之有理,咱們八路軍,講究的是團結一致,共同進步。不能讓強者獨享陽光,而讓弱者只能在陰影中掙扎。”

 八路軍的步兵團,宛如森林中的樹木,分為三類:主力團,那是能夠與日軍硬碰硬的參天大樹,一百多個團中,僅有十幾個能獲此殊榮;而基幹團與地方團,則像是林中那些亟需養分的小樹與灌木,它們或因缺乏訓練,或因裝備簡陋,而顯得勢單力薄。

 於是,一個深刻的問題擺在了首長們的面前:是任由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如同自然界中的叢林法則?還是伸出援手,讓那些暫時落後的隊伍也能迎頭趕上,共同撐起八路軍這片蔚藍的天空?

 正當眾人各抒己見,難以抉擇之時,一聲急促的“報告”打破了會議室內的寧靜。總部的情報科長,帶著一名風塵僕僕的騎兵通訊員,如同風暴中的信使,帶來了一個令人心憂的消息——陽泉方向的日軍混成第四旅團,正浩浩蕩蕩,朝著根據地的方向挺進。

 劉師長手中的鉛筆停止了旋轉,他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地圖上的山川河流,直抵那未知的戰場:“一個旅團突然來襲,絕非偶然。這很可能是敵人又一次大規模掃蕩的先兆。我們必須警惕,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日軍部隊在暗中配合。”

 左副參謀長也點頭附和,他的聲音裡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的沉穩:“日軍每年的大掃蕩,少則四五次,多則難以計數。這一次,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每一次決策,都可能決定無數人的生死存亡。而孔捷的那番話,如同一顆種子,悄然在每位首長的心中生根發芽,提醒著他們:在戰爭的洪流中,每一個戰士,都值得被看見,被關懷,被賦予成長的機會。 在華北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如果將那些散落在各個角落的日軍大掃蕩事件一一拾起,拼湊起來,一年之中,那二三十次的狂風驟雨般的侵襲,就如同冬日裡連綿不絕的寒潮,讓人難以喘息。

 八路軍,這群英勇的戰士們,在與日軍的無數次交鋒中,已經練就了一雙洞悉敵意的慧眼。每當日軍有所動作,即便是最細微的風聲鶴唳,他們也能在心中勾勒出七八分的戰場圖景。然而,大掃蕩卻是一場赤裸裸的陽謀,如同夏日午後的雷陣雨,雖然能提前感知到那股壓抑的氣息,但真正來臨時,能做的準備卻少之又少。

 實力,才是這場較量中唯一的硬道理。八路軍與日軍的實力差距,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與遙遠星系的微光之比,想要從這密不透風的日軍大網中掙脫而出,即便是最矯健的戰士,也難免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輕的,是身上脫落的一層皮;重的,則是鮮血淋漓的傷口,甚至是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