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春逝冬臨,歷史的輪迴與反擊(第3頁)
二營正與正面的日軍激烈交火,但不得不放棄進攻,回防一線陣地。原本修築的一線陣地備用方案——一旦失守便退守二線——此刻正好派上了用場。
三營則較為幸運,在經歷了一輪炮擊後損失不大,於是迅速放棄右側翼陣地,直接進駐二線陣地。而左翼休整中的一營,也迅速接到了命令。
兩道陣地要容納近千人,密度之大可想而知。無論是遭遇空襲還是地面炮擊,因人員密集,同等火力下傷亡必將更為慘重。
但此刻已無暇顧及這些,他們必須收縮陣地,將部隊凝聚成一個拳頭,以防被敵人分割包圍,這才是當務之急。 在緊急關頭,一支日軍機動大隊火速突襲而來,其指揮官乃前戰車中隊隊長——高崎秀雄。他乘坐的,是一輛靈巧的九二式騎兵坦克,小噸位賦予了它非凡的機動性。
抵達後側戰場的高地,高崎秀雄舉起望遠鏡,新二團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想靠收縮力量來抵擋?未免想得太天真了!”他心中暗道。
步兵衝鋒,若無坦克護航,僅是單純的速度比拼,與坦克掩護下的衝鋒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步兵在敵人火舌下,不得不停停走走,反擊、壓制、再前進,循環往復,時間就這樣被無情地消耗。
然而,坦克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場格局。它的鐵甲能抵禦輕武器的掃射,機槍機炮則如狂風暴雨般傾瀉而出,壓制著敵人。坦克橫衝直撞,步兵只需緊隨其後,偶爾提供掩護,進攻速度驚人。
在高崎秀雄的視野中,八路軍那脆弱的警戒部隊,經受過一輪炮火洗禮後,又遭到了坦克與步兵的雙重衝擊。雖有些許抵抗,但很快便土崩瓦解。
“華國有句諺語,叫‘螳臂當車’,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高崎秀雄低聲自語,對那幾十號人完全不屑一顧。他確信,戰車中隊與步兵大隊的默契配合,定能在敵人反應之前,將其分割包圍,成為任他宰割的魚肉。
然而,一個意外讓他心生疑慮:右側怎會有另一支八路軍?按情報,那裡應是吉田大佐的部隊。“該死,這支八路軍可別壞了我的好事!”高崎秀雄心中暗自擔憂。
此時,他手中的另一張王牌——四架轟炸機,正翱翔於天際。他面臨兩個選擇:要麼高空轟炸眼前的八路軍,打亂他們的集結節奏,讓他們難以形成合力。 在這篇小說的片段中,讓我們以創意的方式重新編織文字,使之既清晰簡潔,又充滿想象空間:
---
他站在指揮所的高處,凝視著地圖,心中盤算著兩個方案:
一、實施分割包圍的妙計,彷彿織網般悄然無聲,將敵人一步步引入包圍圈,最終一舉殲滅。
二、抑或選擇另一條路,以雷霆萬鈞之勢轟炸右側的八路軍陣地,趁亂之中,派遣一支精幹的步兵中隊,如同鋒利的匕首,悄然插入兩軍交鋒的縫隙,將這兩股頑強的力量一分為二。
此刻,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哪一條路徑,能更巧妙地解開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