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巷戰迷霧:狗吠亦避之(第3頁)
若是真有輕鬆制勝的法寶,恐怕沒有人願意再將自己的生命,置於那無情的炮火之下。然而,龍文章的目光如炬,掃視全場,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我又何嘗不想?但試想,若我們將半個城市化為廢墟,連同那些無辜撤離的平民一同埋葬,這份罪責,誰來承擔?又有誰能夠承受得起?”
此言一出,屋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沉寂,宛如深邃的夜空,只有星辰在默默低語。少許的誤傷與大規模的殺傷,二者之間橫亙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將整個曼德勒城夷為平地……那無疑是一場無法言說的災難。
趙連長深吸一口氣,聲音沉穩而堅定:“那麼,我也分享一點心得。單兵夜視儀與防彈甲的配備,讓我們的夜戰能力如虎添翼。因此,進攻的最佳時機,往往隱藏在夜的帷幕之下。”
他的見解,如同一股清流,緩緩注入每個人的心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畢竟,誰也不願意在光天化日之下,成為敵人瞄準鏡中的獵物,承受那突如其來的致命一擊。
就這樣,一圈的經驗分享,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這間小小的房間,也照亮了每個人心中那條通往勝利的道路。 在一片思維的碰撞與火花四濺中,每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智慧碎片,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為未曾涉足迷霧的後來者指引著避坑之道。這時,角落裡站起了一個名叫康丫的硬漢,他的臉如同被烏雲籠罩,語調裡藏著雷鳴,擲地有聲地拋出一句足以震撼人心的話:
“若非鋼鐵洪流般的火力護航,巷戰?哼,連流浪狗都不屑一顧!”
此言一出,空氣彷彿凝固了片刻,隨即,眾人嘴角勾勒出苦澀的笑,那是對殘酷真相的共同領悟。野戰之中,即便面臨前後夾擊,尚有一線生機;而巷戰,卻是三面楚歌,每個轉角都可能隱藏著死亡的低語,頭頂的每一片瓦礫下都可能孕育著毀滅。
對他們這群戰士而言,正規的野戰即便被圍,也不足為懼。強大的火力網如同織網的蜘蛛,將敵人牢牢束縛,後援的火舌如影隨形,織就一張無懈可擊的防禦網。他們悠然自得,甚至能在敵陣中心綻放出最絢爛的煙花。
然而,巷戰卻是一場靈魂的試煉,每一天的戰鬥都像是在透支未來一週的生命力。戰士們的眼神逐漸失去了光彩,疲憊寫滿了他們的臉龐,連旁觀者都不禁為之動容。
眼看氣氛即將沉淪為一場苦澀的傾訴盛宴,龍文章,這位智者兼領航者,適時地揮動了他那無形的指揮棒,話題一轉,如春風拂面:
“敵酋已滅,軍心渙散,加之我們勸降書如雪片紛飛,從今往後,或許將有成群結隊的日軍放下武器。一旦敵人投降,巷戰的陰霾自會散去,人人皆可喘息。故而,望諸位多加留意,再學幾句日語,莫讓敵人高舉白旗之時,我們還誤以為是新一輪攻擊的號角。”
龍文章那番鼓舞人心的言辭,宛若魔術師手中的魔杖,即便是三成把握的微弱火光,也被他點化成了熊熊烈焰,點燃了每個人的心燈。眾人被他逗笑,心情豁然開朗,就連笑容都多了幾分輕鬆與釋然。
有人打趣道:“小鬼子投降時,難道會用他們的兜襠布做白旗嗎?”
“嘿,還真說不定!那玩意兒既方便又實用,完全符合他們那另類的文化嘛!”另一人附和道,笑聲中,原本的緊張與壓抑一掃而空。 在那片被陽光斑駁照耀的喧囂之地,一群人的笑聲如同夏日午後的蟬鳴,此起彼伏,卻藏著幾分不言而喻的戲謔。他們圍成一圈,眼神里閃爍著對某個“小鬼子”舉動的集體調侃,儘管心底都明鏡似的,知曉那傢伙除非腦袋短路,否則絕不會做出那般離譜之事。
有人突發奇想,戲言要將潔白無瑕的襯衫高高掛起,幻想自己成了古代名將白起,英姿颯爽於風中。這比喻雖顯滑稽,卻也透露出一絲不願屈尊降貴的驕傲。而相比之下,將內褲高舉過頂,那簡直就是尊嚴的徹底淪喪,比夏日突降的冰雹還要令人不寒而慄,直教人搖頭苦笑,心中暗道:“這也太不成體統了!”
然而,這並未能阻擋眾人以唇槍舌劍為武器,對那位“小鬼子”展開一場場無形的諷刺盛宴。他們的話語如同夜空中絢爛的煙花,雖短暫卻耀眼,不僅是為了釋放積壓已久的不滿,更是為了在彼此的笑聲中,找到一絲絲對抗平庸生活的快感與慰藉。每個人都在這場言語的狂歡中,悄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或諷刺,或嬉笑,或只是靜靜地享受這難得的“出口惡氣”時刻,彷彿這樣就能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讓心靈得到一絲絲自由的呼吸。
孟煩了,那位筆尖躍動著智慧的青年,正埋首於一場思維的盛宴——他將眾人對於巷戰百態的議論,一一捕捉,鎖入他那記錄著戰場風雲的本子裡。最後一筆落下,猶如判官揮毫:“巷戰?非避即碾,此等戰役,犬亦不齒!”
懷揣著這份沉甸甸的筆記,他心中默唸,願蒼天有眼,讓日軍先一步繳械,免去那巷弄間的血肉橫飛。畢竟,即便是巷戰告捷,收穫的或許只是滿目瘡痍與人心之殤,勝利的代價,往往是理智與人性的邊緣徘徊。
夜幕低垂,一抹不同尋常的寧靜悄然降臨。首批數十名日軍,宛如迷途知返的羔羊,高舉白旗,走出陰霾,他們的身份,竟是昔日的文書之士,戰火的洗禮下,意志的防線率先崩塌。
龍文章,那位慧眼如炬的指揮官,見狀喜上眉梢,迅速將這批“和平使者”妥善安置,並賦予他們新的使命——手持擴音器,化身為希望的使者,於夜色中穿梭,用言語編織著投降的樂章。
夜色漸深,日軍內部開始了一場無聲的潰敗。失去了指揮的燈塔,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絡,每一天,對他們而言,都是向深淵更進一步的滑行。川軍團則採取了“文武雙全”的策略,一邊以槍炮為筆,書寫著勝利的前奏,一邊又以人性的溫暖為墨,勸說著一個又一個迷茫的靈魂歸降。
事實證明,那些關於日軍寧死不屈的傳言,不過是戰場上的一縷輕煙,隨風而散。他們之所以堅守,只因尚未體驗到足夠的痛楚與絕望。而歷史的長河中,兩朵核火之花於島上綻放,八月十五日,終見小鬼子的無條件投降,乾淨利落,如同戲劇的終幕,揭開了戰爭最真實的面紗——所謂不屈,不過是未被觸及的底線,一旦觸及,崩塌只在瞬息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