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鏡頭下的鐵血誓言(第3頁)
“陳團長,大公報的記者在此,想問您一個問題。”陳浩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熟悉,他曾在鎂光燈下接受過黎秀石的訪問,此刻,兩人的目光再次交匯。黎秀石站起身,筆記本在手,彷彿握住了歷史的筆,準備記錄下這一刻的真相。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與我們隔怒江相望,您的行動,是否旨在消滅這股力量,為國內軍隊掃清障礙?”問題拋出,簡潔而直擊要害,彷彿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已在空氣中悄然展開。
陳浩心中波瀾起伏,思緒如潮水般翻湧。誠然,解決怒江之困,能釋放數萬兵力,但這對大局又有何益?他深知,自美國盟友踏入戰場,那位“運輸大隊長”的熱情已大不如前。這場戰爭,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勝負,它關乎信仰、犧牲與未來的走向。陳浩微微一笑,心中已有答案,卻不急於言表,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有人暗中佈局,企圖借抗日的風雲變幻,將那些心懷異志、不服管教的山頭首領,如同棋子般一一推向前沿陣地,讓他們在硝煙中消逝,化作他權力征途上的墊腳石。待到東瀛侵略者敗退之時,他便能順理成章地織就一張覆蓋全國的權力網,實現他夢寐以求的一統江山夢。
於是,那數萬精兵強將,中央軍的精銳之師,在被巧妙激活後,並未被派遣至正面戰場,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反攻的號角並未因他們而吹響。陳浩,這位心思深沉的指揮官,卻為自己的行動披上了一層華麗的外衣——北伐,他聲稱這是為了從側面迂迴,為國內的抗戰大業添磚加瓦,儘管這初衷早已在權謀的迷霧中變得模糊不清。這樣的宣傳策略,如同春日細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人心,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掌聲與喝彩。
黎秀石,一位筆耕不輟的記者,迅速在本子上捕捉到了這一幕:“英勇無畏的陳團長,雖身處異國他鄉,但心繫祖國,魂牽夢繞。每當夜深人靜,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正遭受日寇鐵蹄的踐踏,他便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待到川軍團羽翼豐滿,他毅然決然地發動了北伐,主動出擊,面對人數遠超己方的日軍強敵,只為在抗日救亡的征途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