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戰火洗禮下的三十三師團指揮部,命懸一線!
戴安瀾,身負神秘使命,如同一位冷靜的旁觀者,悄然降臨於仰光之畔。他的目光,聚焦於即將上演的川軍團與仰光之光的壯麗對決,一場旨在剖析川軍團鐵血真容的實戰測驗。
在這場自然的試煉場上,日本第十五軍被選定為那柄銳利的磨刀石,其堅韌與殘酷,足以映照出川軍團真正的戰鬥靈魂。然而,命運似乎與戴安瀾開了個玩笑,海上漂泊的漫長旅程,讓他的腳步略顯遲緩,當他踏上這片烽火連天的土地時,川軍團與日軍的外圍激戰,已如流星劃過夜空,留下一抹絢爛卻短暫的痕跡。
這速度,超乎戴安瀾的所有預想。他原本構想,三日之內,川軍團能突破日軍的第一道防線,已是壯舉。未曾想,這三天,還包含了川軍團一天寶貴的休整時光。在那片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日軍付出了上萬人陣亡、三千餘被俘的慘痛代價,幾乎半個師團灰飛煙滅。而小書亭城內,日軍殘部重整旗鼓,仍有五萬之眾,虎視眈眈。
川軍團同樣傷痕累累,三百多勇士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但他們的英勇無畏,卻如烈火般燃燒在每一位戰友的心中。輕傷不下火線,簡單包紮後,他們又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戰鬥之中。野戰醫院的病床上,躺著近兩百名重傷員,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渴望,那是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這怎能算是巨大的犧牲?”戴安瀾在野戰醫院內巡視一圈後,對參謀的話感到難以置信。在他看來,這分明是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若換作中央軍,這樣的戰績足以讓全國媒體競相報道,頭版頭條,輪番轟炸。
戴安瀾心中暗自思量,或許川軍團太過謙遜。但這謙遜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考量——戰鬥尚未結束,勝利的曙光尚未照亮每一個角落。陳浩,那位性格張揚的川軍團指揮官,他又豈會滿足於低調?他渴望的是,讓全世界都聽見川軍團的威名,讓那些敵人與潛在的對手,在提到川軍團時,只感到恐懼與敬畏。
於是,在川軍團彈藥補給充足,即將發起總攻的前夕,三架直升機劃破天際,帶來了二十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他們,將成為川軍團勝利的見證者,將這份榮耀,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光與影交織的戰場上,鏡頭與筆尖齊飛,記錄者們如獵鷹般敏銳,捕捉著每一個瞬間。時代週刊的明星記者,馬丹娜,她站在了那位名叫李雲龍的將軍背影之後,眼中閃爍著對這位指揮官獨特魅力的深深賞識。
“孃的,戰場上哪有那麼多的瞻前顧後!怕死?那不如回家奶孩子去!”李雲龍的嗓音,如同戰鼓般在硝煙中迴盪,他的眉頭緊鎖,每一個命令都擲地有聲,帶著不容置疑的鐵血與決絕。在馬丹娜的視角下,李雲龍雖非傳統意義上的英俊,但那份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軍人氣質,卻如同磁石,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
隨著一聲令下,上百門六三式火箭炮彷彿同時甦醒,它們的怒吼匯聚成一股毀滅之力,如同天際劃過的流星雨,帶著死亡的氣息,疾速飛向城內。短短十幾秒,上千朵爆炸之花在城市上空綻放,將一切化為烏有,連同那些躲在陰暗角落裡的日軍,一同埋葬在了廢墟之下。
當火箭炮的狂風暴雨稍作停歇,坦克與步戰車的鋼鐵洪流便如同怒潮般湧來,為步兵鋪就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戰士們踏入戰場,眼前是滿目瘡痍,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硝煙,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吞噬著肺葉,讓人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以抵禦這份來自地獄的饋贈。
在這片廢墟之中,日軍的屍體如同秋天的落葉,隨處可見,抵抗顯得如此無力。然而,就在人們以為戰爭即將變成一場單調的收屍遊戲時,那些未被火箭炮觸及的角落,日軍如潮水般湧出,他們不畏生死,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姿態,迎向了盟軍的戰士。
槍聲、爆炸聲交織成一首殘酷的交響曲,每個轉角都可能成為生與死的分界線。戰士們與日軍在狹窄的巷弄中展開了貼身肉搏,子彈與手榴彈在空中交織出死亡的網。關鍵時刻,坦克的轟鳴如同巨獸的咆哮,它們碾過破碎的石板路,用車載機槍掃清障礙,而那黑洞洞的炮口,更是將一切敢於阻擋的敵人化為齏粉。
在這條血腥的巷戰中,一處本應成為日軍頑強抵抗據點的街壘,卻在坦克的炮火下瞬間瓦解,九二式重機槍與榴彈的碎片一同飛舞,彷彿在向世界宣告: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沒有永恆的堡壘,只有不斷前進的勇士。
這是一場戰爭,也是一場關於勇氣與犧牲的壯麗詩篇,而馬丹娜的筆觸,正試圖捕捉這一切,將這份屬於人類的壯麗與悲涼,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在鋼鐵巨獸的轟鳴中,坦克被譽為陸地上的王者,其威名絕非空穴來風。在這座被炮火撕裂的城市裡,每一道街巷都回響著激烈的槍炮交響,宛如死神的樂章。川軍團的勇士們,如同緊繃的弦,穿梭於廢墟之間,他們的目光銳利如鷹,子彈則是他們向未知挑戰的信使,精準地射向每一個可疑的陰影。
然而,巷戰,這場城市迷宮中的較量,遠比遼闊野地的交鋒更加棘手。它像是一場無盡的迷宮探險,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段距離都需要用血與汗來丈量。川軍團的速度,在這片錯綜複雜的地形中,被無情地拉扯,再也無法重現昔日的神速。
為此,川軍團特別組建了巷戰合成營,協同作戰,猶如利刃出鞘,直插敵人心臟。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付出了沉重的時間代價,僅僅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艱難地啃下了城區五分之一的硬骨頭。而龍文章的巷戰攻堅指揮部,也在這場拉鋸戰中,一步步逼近了北城門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