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73/273292/120257271.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jingmowx.com/read.php on line 102
他從水底中走來-第78章 反奪(第2頁),靜默文學
年三省 作品

第78章 反奪(第2頁)

 周侗正要答應,卻見許貫忠上前道:“玄虛道長,這黃宜交你們處置也無不可,只不過俗話說得好,‘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黃宜此人三番四次來謀我格物門之產業,若就此放歸,恐怕下次又不知以何手段來為害我格物門,幾位道長有何高見?”

 幾個道人都眉頭緊皺,卻都不作聲。

 許貫忠又道:“黃宜此人道德敗壞,坑蒙拐騙,只顧斂財,不修道法。正所謂德不配其位,剛剛許珍君道長也說了,他不配任江西閭山道院主持之職,我格物門也不要他性命,但他必須三天內退出閭山道院,滾出江州,把道院交由閭山總教的許珍君道長代管,幾位道長以為如何?”

 洞陽道人皺眉道:“這樣不妥吧,雖說是同為道門,但他閭山派之事,咱們幾個也無權插手。”

 許貫忠道:“我們也不想插手閭山派事務,只需幾位道長與我格物門一同作個見證,由許真人把黃宜驅逐,接管江西閭山道院。”

 幾個道人走到一邊,商量了半晌,就點頭應允下來。這也是沒辦法之事,先是幾人理虧在前,然後又在格物門的實力碾壓下,毫無還手之力,而且那周侗還沒出手,自己這幾人已然不敵,若是周侗出手,那就更不用說了。無奈之下,就只好接許貫忠所說,見證許珍君接管江西閭山道院。

 石秀把黃宜踢醒,將格物門與眾道人商議之事告知了他。石秀道:“黃宜,若不是幾位道長替你求情,今天定砍下你之狗頭。三天之內,你必須滾出江州,如若不然,哼哼,你可在江州城中打聽打聽我石三郎之手段,若三天後讓我得知你還在江州,無論你躲在江州何處,我必把你全家都揪出來,一一斬殺。”

 黃宜右腿骨裂,又見幾位同來的道人均不出聲維護自己,知大勢已去,也只有默然接受。

 三天後,黃宜離開江州,帶著眾弟子、家人往北而去,不知所蹤。

 許珍君正式接管江西閭山道院,廣收弟子,宣揚道法,漸漸成為江南西路遠近聞名的道場。

 卻說那龍虎山洞陽道人,別人邱明等幾位道長後,也無心四處遊歷,兩天後便回到了龍虎山。

 龍虎山乃道教天師派祖庭所在,此山本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於此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因以山名。東漢中葉,張道陵偕弟子到龍虎山修煉“九天神丹”,從事過煉丹創道、編寫道書、廣招弟子和以符水為人治病等大量活動,四方從學者達千餘人。宋代以後,龍虎山正一道得到進一步發展,天師的地位有了實質性的提高。皇帝不僅命天師統領三山道教,而且還向天師詢問治國之策。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改龍虎山真仙觀為上清觀,龍虎山上清鎮的名字就出自這裡。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冊封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為真靜先生,開皇帝為在職天師賜號之先河。此外,宋真宗還在京師為張天師設立授籙院,並賜帑銀在龍虎山擴建上清觀。

 洞陽道人回到自己的居所,歇息了一個多時辰,洗去了路上風塵,便向掌門天師道院走去。

 此時的龍虎山天師已是第二十五代,天師名為張繼先,頗受宋徽宗器重,徽宗認為道教有濟世救國之效,多次召見張繼先天師,除向張天師求長生不老之術外,還問及時政。宋徽宗賜號張繼先為“虛靖先生”,並於崇寧四年(1105年)賜建府第。這也開了官方給天師賜建府第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