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神霄道派(第2頁)
下午的時候,林靈素醒來,做了一個時辰功課,便繼續編撰道書。
林靈素此人在後世極具爭議,撇開爭議不說,他生前著有《釋經詆誣道教議》、《歸正議》、《靈寶領教濟度全書》、《神霄雷書》等道教書名著,在道門之中得到了公認,可見此人道行極深。
張如晦等師父從書房中出來,忙上前行禮。林靈素見到大弟子,便問道:“如晦,江州之事辦得怎麼樣了?”
張如晦道:“師父放心,弟子已在江州城外的東南面,廬山之北麓,找了個好地方,蔡知府應諾過了雨季就開始動工建造。”
林靈素“嗯”了一聲,他派張如晦去江州,就是營造江州神霄萬壽宮事宜。趁著官家下令在各州縣修建神霄宮之勢,林靈素派出了張如晦在各地勘查建造之地,並督促各地官府趕緊開工建造,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200多座神霄宮建成,多個地方道派加入了神霄派,神霄派聲勢大振,在道教中的勢力直逼龍虎山等大派。
江州的這個神霄宮與龍虎山總教同處江南西路,林靈素非常重視,除了選址外,還叮囑張如晦上龍虎山走一趟,與張天師聯絡聯絡,以免同道中產生誤會,畢竟張繼先天師也受了皇帝冊封的。
林靈素問道:“前些年我從江州路過。記得那江州城西北面有一湖叫賽湖,湖中有一道觀環境與位置都不錯,為何不把那道觀改建,納入我神霄派呢?”他對龍虎山有點顧忌,對其他的小道派卻不放在眼裡。
張如晦心中“咯噔”一下,此事他光顧著找地方建新的神霄宮,沒想過把那賽湖上的道觀改編呀。腦裡飛快地轉動著,過了好一會,才答道:“師父,那道觀名為江西閭山道院,我當時也想過把其納入我神霄派,那環境確實不錯,不過就在我在江州期間,這道觀中發生了點事兒,反覆衡量後,我還是覺得重新選址較為穩妥。”
推卸責任是人的本性,張如晦稍一思索,就把責任推到格物門上了。於是,他把朱發奎、閭山道院與格物門之間的事情一一向師尊稟報,倒沒有添鹽加醋,只是把自己在廬山北麓選址的時間排在了格物門與閭山道院爭鬥之後。
林靈素皺著眉頭聽張如?的述說,聽到格物門橫加干預閭山道院之事,心下惱怒:“格物門如此囂張,竟敢隨意插手我道門事務,置我道門於何地?張天師竟也忍了?”
他從來都不是心胸寬廣之人,睚眥必報才是他的行為準則。早年當和尚之時,他經常受到師父的懲罰, 後來改行當道士, 又常受到僧人的嘲笑。當其發跡後, 為發洩私恨,處處打壓僧人、寺廟。《宋史》記載,政和八年(1118年),林靈素向宋徽宗進言“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髮頂冠執簡”。宋徽宗準其奏,於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詔,改佛為大覺金仙,易服飾,稱姓氏;將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簡單一句話就是:把和尚都改當道士,把僧寺改為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