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收編李涓赴滄州
第一百一十一章 收編李涓赴滄州
趙朗腦子裡忽然想起了一位叫李涓的人,忙問道:“閣下可是潞州(今山西省長冶市潞州縣)李殿直?”
那李涓驚奇道:“好漢識得在下?”
趙朗吩咐史進幾人把李涓等人鬆綁,對李涓道:“我姓趙,名朗,在東京聽過李兄名號。李兄怎的流落至此?”他鬼才聽過李涓名號,滿嘴胡謅而已。但他知道李涓這個人。
李涓,字浩然,以祖蔭為殿直,封通直郎(正八品虛職),乃北宋著名的抗金義士,靖康元年,開封城被困,李涓在鄂州(今湖北)募600勇士北上,抵達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時,身先士卒,殺敵千餘人,追擊20裡,但卻遭遇金兵主力,力戰而亡,是一名忠義之士。
李涓嘆息道:“還不是受那蔡京老兒陷害,吾被刺配大名府廂軍,那蔡京還不忘叫軍中將領百般刁難,讓吾在軍中無法立足,只能逃出軍營,到此落草。”
裴宣與魯智深頓生同病相憐之感,魯智深哼道:“這賊老天,也不下個雷劈死那些老匹夫。”
趙朗沉思了片刻,對李涓道:“李兄,你等已從軍中脫逃,一時之間也無法回家,長期在此落草,也不是長遠之計。趙某頗有家業,遠在兩浙路之東,你等若不嫌棄,可去兩浙路趙某處避禍。待得那揖捕文書撤銷,再回來也不遲。”
李涓心中思忖,這幾人武功極高,出手狠辣,非尋常之人。但從這幾人的言行舉止,還算是正義之士,估計也不是山賊盜匪。況且自己這些人無家可歸,在此截道,已與山賊無異,就算跟這幾人去了兩浙路,又能壞到哪去。
當下抱拳躬身行禮道:“李涓見過東家。”另外十一人也一齊向趙朗行禮。
魯智深哈哈大笑,豪邁道:“咱們不打不相識,走,走,喝酒去。”
眾人回到寨子,杜高與裴宣外出準備了些吃食,魯智深、史進與李涓等人推杯換盞,喝將開來。裴宣心思縝密,只吃了些吃食。趙朗也不敢喝酒,李涓雖是抗金義士,但這夥人在此落草已有半年,而自己與之相識才一天,還是小心點為妙。
說起此次去滄州之行,李涓等人更是熱血沸騰,義氣上湧。趙朗不遠萬里去滄州營救刺配的兄弟,正與他們這十二名原廂軍袍澤之義同出一轍,此等東家值得追隨。
翌日,眾人一把火燒了寨子,離開野豬林向北投大名府(邯鄲市大名縣)而去。
此時已是十月上旬,北方已寒風凜冽,一夥人埋頭趕路,無意欣賞沿途風光,在十月底趕到了大名府。
李涓等人沒有進城,他們是逃兵,雖是用法子遮住了額上的刺字,但一夥十幾人進城,恐會引起城中捕快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