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省 作品

第174章 為何而戰(第2頁)

 人群中已有人默默垂淚,外族統治下生活的日子,誰又能忘記?誰又不是爹媽生的呢?

 “所以,流求軍的第二個目標就是救親人,救漢民。”

 “救親人,救漢民!”

 “救親人,救漢民!”

 六千人高聲吶喊,聲音響徹天際!

 “咱們漢人在金國、遼國被女真人、契丹人按在地上摩擦,漢人象牲口一樣被買賣,漢人被迫剃頭髮、禁漢服(見《大金國志卷五》),咱們漢人什麼時候變成如此卑微?我們的祖宗,漢、唐何等榮耀,匈奴、吐蕃、回紇、党項、突厥人都在漢人面前瑟瑟發抖,到了這大宋,漢人的脊樑、漢人的勇氣、漢人的熱血都丟掉了,不見了。今天,流求軍建軍,就是要恢復咱們漢人之榮耀!”

 李俊、林沖、公孫勝、史進等人都覺得熱血翻騰,大聲叫喊:“漢人榮耀,漢人榮耀!”

 六千人跟著齊聲吶喊,校場上空迴盪著“漢人榮耀,漢人榮耀!”

 這一天,七月十八,被定為流求建軍日,從此每年官府均祭祀上天,祭拜英烈,以作紀念。

 趙朗暗暗擦了一把汗,這政治工作果然不是人做的!自己的臉皮不夠厚,心不夠腹黑,手段不夠狠辣,以後還是把這項偉大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做吧。

 十天後,討論、商議、修改了十幾次的流求府組織架構初稿終於出爐。

 參照大宋州府,流求府下設六個司,分別是吏員司,主管官員考核,升遷;戶庫司,主管財政;刑法司,管審案、司法;軍監司,管軍隊;工器司,管作坊,商業;禮祀司,管外事、祭祀。設有知府、通判、司主事,每司各有下屬機構,稱為房,主管稱執事。流求府下轄四個縣,分別為已有五萬人的桃園縣、正在開發中、有三萬多人的求北縣,準備開發的求中部平原設求中縣,以及南部大平原設求南縣,每縣高縣令、縣丞、主簿、縣尉及吏員、差役若干。

 趙朗看著這個初稿,一陣頭痛,這幫人的思維還是限制在宋朝的制度上,沒什麼創新。流求府下轄四個縣是正確的,這在當初勘測流求島西岸時已初步定下,縣令、縣丞等設定也勉強過得去,但那六司的設置就不倫不類,很是礙眼了。

 思索良久,參照21世紀的機構,趙朗提筆把六司改為官吏司、財政司、科工司、商務司、保安司、監事司、運輸司,另加一個格物門中央統計委員會,稱中統,共八個部門。

 把軍隊列為獨立單位,成立三軍都督府,與流求官府並列,實行軍政分開。另成立流求法院,下設府級法院、縣級法院,實行司法獨立,府衙、縣衙不得干擾法院審判。府衙、縣衙保安機構有抓捕罪犯權力,沒有審判權力,罪犯必須由地方法院判決。

 把初稿退回給許貫忠修改,又拿起軍隊機構章程。按林沖、李俊等幾人的意見,直接按大宋廂軍的編制與軍銜套上去即可,一廂之軍為兩萬五千人,已足夠一府現在以及未來幾年的發展需要,照搬過來即可,既簡單,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