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橡膠(第3頁)
眾人聽了,都暫時陷入了沉思。
趙朗也在思索,這次行動他跟隨朱武的突擊部隊,目睹了陸地運輸的困難,他對林沖的話深有同感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他不知道。
他不知道古代戰爭是如何解決物資運輸問題,古代戰爭大多是就地籌糧,運輸壓力沒有這麼大,這也是所謂的兵禍的來源。但流求部隊不能靠就地籌糧呀,畢竟流求部隊不是大宋朝廷的官方軍隊,沿途官府、百姓不可能協助籌糧,想要依靠沿途收集糧食,風險極大。
怎麼解決?趙朗苦苦思索,不清楚古代的軍隊運輸細節,那就想想後世的軍隊,後世的人民軍隊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咱們的軍隊也沒有機械化運輸部隊呀,他們在轉戰之中怎樣解決運輸問題?他想到了陳大元帥在淮海戰役中所說的那句著名的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手推車推出來的。”不由眼中一亮,手推車!
可以設計出後世那種輕便的兩輪手推車,士兵們裝著一定重裡的物資,無論行走在官道還是鄉村小道都方便得很。可再一想,又有點洩氣,以現在的生產技術生產出來的車輪子,行不了幾十里路可能就會散了架,畢竟這個時代沒有橡膠輪胎,減震技術落後,在這大宋的道路,木輪子甚至是鐵輪子哪裡會承受得了長途的顛簸,一兩天便會散架或是變型了。
不行呀,沒橡膠呀。噫?橡膠?好像有呀,五年前那些橡膠種子不是派人去了瓊州播種嗎,現在已經五年了,應到了收割的時候了。還有就是張橫在南洋諸國買糧、販賣流求貨物時,也發現了好幾處的橡膠林,以前沒重視,現在正是應用的時候。嗯,兩輪手推車速度太慢,有了橡膠,不如干脆研製自行車。
呵呵,有了自行車,那流求部隊的行軍和迂迴能力就大大的提高了。記得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日軍攻佔緬甸,快速挺進部隊也是用自行車行軍和運輸,打得英軍潰不成軍,三兩下就投降了。
對,就研製自行車。有了自行車和鐵絲網,還用怕女真人的騎兵部隊嗎,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