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一路勘查(第3頁)
趙朗轉頭看向公孫勝,問道:“體純,你意下如何?”專業的事情當然要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做,公孫勝前世指揮過無數次大小戰役,對戰場的掌控和視覺觸感無疑是格物門中最為突出之人。
“此處西有山巒,東有平原,確是伏金兵的理想之處。但此處離著海岸有400多里,若金軍大隊騎兵來襲,咱們奪下來的財物難以運至海邊。”公孫勝指著東邊的平原,再著道:“倘若把財物搬上山,金軍定然在這平地駐兵圍困九華山,以金軍對財物的貪婪,定會長困此山而不退,不奪回財物不罷休。因而以奪財物為目標,此處不是埋伏的理想之地。”
林沖與張橫都點頭贊同,特別是張橫,他清楚這北地一到冬天,江河冰凍,船隻無法在內河行駛,他這個運輸司主事,無法利用內陸河道支援,縱有千百船隻,也是枉然。
趙朗望著前面平坦的地形,心中嘆息了好一會,中原地區,地勢平坦,利地金軍騎兵長驅直入。經過實地勘查後,他終於還是弄明白了為何金軍能如此迅速就可從燕雲直撲汴京。
其實很簡單,女真人沿著南運河西岸,一直揮師南下,甚至不用嚮導,就可直到黃河邊。這南運河北到滄州,南至黃河,赫然就是一條最好的行軍路線。一路上無山河險阻,以金軍的行軍速度,不用一個月,即可從燕雲馳到黃河邊上。
在這個地方截道,搶奪金軍的財物,還真的不是一個好地方。別人不知道,趙朗可清楚得很,金軍從汴梁搶下的財物,由馬車運走,運寶的馬車在路上延伸百餘里,也就是後世的50多公里。這麼多的馬車,這麼多的物資,如何搬上山,上了山如何藏匿?盧俊義想得太簡單了。
從這裡再往南200多里,就是大名府地界了,這一段路程更沒有理想的伏擊地點,趙朗晃晃頭,心道,這伏擊的地點可真是難選啊。其實總的來說就是兩個因素,一是有隱匿兵力的地勢,二是有條件把奪下來的物資運到海岸。原本這樣的地方很多,但一到了冬天,北方的河道水面凍結,一下子就把趙朗一行人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