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慶幸(第2頁)

 天可憐見,涼州的百姓明天的口糧都不知道從哪裡來,又哪來的糧食上繳?

 不難想象,涼州地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都是交不上稅的。

 而交不上稅的後果……

 要麼全家被充軍、要麼全家被關進大牢、要麼全家被強行送去服勞役……

 這些選項,無論哪個,都是涼州百姓無法接受的,因此……百姓們不得不另尋活路。

 有的百姓選擇將土地拋荒,全家老小進城當乞丐乞食,有的百姓選擇賣身給大戶人家,給大戶人家當下人,也有像劉巧手一般,選擇跑路,逃往青州的!

 沒錯,劉巧手是從涼州逃難到青州的,將家中值錢的物件以及剩餘的些許糧食打包好後,劉巧手便帶著妻子以及一兒一女踏上了逃往青州的路。

 直到現在,劉巧手還記得自己逃難的路上有多麼的艱難,這一路上,他和妻子可謂吃盡了苦頭,為數不多的糧食必須儘量給兩個孩子吃,兩個大人只能每天只吃一點點口糧維持生命……

 更恐怖的是,劉巧手曾親眼看到過人吃人的場景!

 當時逃難的官道上,恰好有一個人餓死在了地上,其他餓極了的流民瞬間一擁而上,將其分食……

 看到這一幕的劉巧手只覺遍體生寒,連忙將兩個小孩的眼睛捂住,招呼上妻子逃也似的離開了那處地方!

 劉巧手終歸是幸運的,靠著為數不多的存糧,以及在路上挖到的野菜,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抵達了太平縣城外。

 可他也是不幸的,因為抵達太平縣城後,他並沒有能夠過上想象中的吃飽飯的日子,反而連縣城都進不去,只能待在城外,靠著施的那一點點粥水度日,而且那粥水還不如每個人都能領到的,官府每天施的粥很少很少,只有身強體壯的男性才有可能搶到一份。

 好在劉巧手因為常年幹木工的關係,雖說已經年近四十,但力量不小,每天都能搶到一份粥水,給家裡的四個人吃。

 只是僅靠那一份粥水,顯然無法填飽四個人的肚子,也僅能維持餓不死的狀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