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徐達(新年快樂)
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調南京城周邊十餘衛入京,充實京營。
自己則率領京營十萬大軍出征,向北平而去。
這意味著他給朱標留下了二十萬大軍,自己只帶三分之一的精銳士卒前往北方。
就這他還嫌多了。
因為定名為洪武十四式的新式步槍已經在軍中裝備了大半年,神機營的將士們每日訓練,威力他自然清楚。
三萬神機營除了步槍以外,還有大炮和手榴彈,足以蕩平整個草原。
即便納哈出有二十萬大軍也無所謂,北平的徐達郭興、大同的馮勝、遼東的楊璟鄭遇春馬雲等將領,都手握重兵。
所以朱元璋放心大膽地只帶了十萬人走,不像之前徵西北與雲南,帶足二十餘萬之眾。
老朱走後,朱標開始全方面施政。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在水泥廠和南京鋼鐵廠成立之後,就不缺建築材料。
朱雲峰又搞了小型水泥攪拌機來,第一步就是先把南京周邊的夯土路,修成水泥路。
雖然各種工具齊全,可大明沒有土木老哥,全都是招募的工匠,想修得多專業,達到國家級標準不現實。
不過大明的工匠也不是一般的工匠,那可是賭上九族性命的工匠,連皇陵都能給你修好,更別說簡單的水泥鋪路,放點鋼筋了。
朱標令工部規劃道路以及召集工匠,讓水泥廠與鋼鐵廠準備原材料,在確定了修哪些路後,於十月正式開始動工。
除此之外,就是規劃開挖水渠,興修水利設施,並且從現代搞來蒸汽機設計圖,大肆打造蒸汽機鍊鋼。
朱雲峰之前是打算學我國初期,直接從毛熊老大哥那引進設備,跳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系統鍊鋼。
事實上他早就做了計劃。
因為他在現代有鍊鋼廠,有相關設備,一步步提高武安鋼鐵產能,等平定北方,再在遷安開個發電廠和鍊鋼廠。
到時候光以整個武安與遷安的鐵礦和煤礦儲備量,足夠供應整個大明瞭。
但朱標卻覺得還是太慢了點。
誠如朱雲峰所言,螞蟻搬家一般從現代購入一萬功率的小型火力發電機組,搞個二十臺,在兩地湊個十萬功率的發電站,發電量將暴增。
再大量購入小型電弧爐,只要有一百臺左右,年產幾百萬噸鋼鐵,乃至上千萬噸鋼鐵也不是做不到。
可一來這樣搞需要慢慢來,不可能一次性就搞那麼多設備,太難等了。
二來火車怎麼辦?
火車作為陸地運輸最重要的一環,重要性甚至超過汽車,是必須要造的東西。
而內燃機與電動力火車他們沒有相關能力與產業製造,即便是搞到設計圖紙和方案,原材料供應也足夠,也沒有相關技術人才實施。
因此這就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大明的能源系統已經從蒸汽動力升級到電能,技術也無需擔心,從現代完全可以把技術方案以及設計圖紙弄過來。
可技術人員卻沒有。
比如電動力火車需要相關的電力動力技術,像從外部電源獲取電力的受電弓技術,還有沿途電網鋪設技術、能量存儲技術、控制系統技術等等都需要人來實現。
內燃機倒不需要點亮那麼多科技樹,目前大明有鋼鐵,有車床之類的打磨工具,從現代買潤滑油和設計圖紙,自己就能造。
可沒石油啊。
除了要點亮石油提煉技術以外,還得去搞石油,又得點亮石油開採技術。
即便你從現代把這些技術全都弄過來,沒有技術人才把這些技術變為現實,不能點亮這些關鍵科技樹,就沒有任何意義。
這需要堅實的基礎教育才行。
我國後世那是前三十年打底,大搞掃盲運動以及義務教育,這才吃到了人口紅利。改革開放之後,於二十一世紀經濟騰飛,耀眼於全世界。
大明就不行了,沒這個底子。
哪怕從現代搞知識過來,用投影儀之類的工具放名師輔導,也得至少十幾年後才能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理工科工程師。
所以綜合種種,大明的唯一選擇就是蒸汽火車。
不需要點額外的科技樹,有煤炭和水就行,現代也有高功率蒸汽機圖紙,又有製造業工具和高端原材料,做蒸汽機可以說是手拿把掐。
更何況蒸汽火車也不算差。
哪怕是二十一世紀,蒸汽動力也並沒有完全過時。
高利用率的蒸汽火車能跑到每小時一百多公里,縱使一些發達國家,也仍然保留與維護著大量蒸汽火車的運營線路。
因而在朱標提出這個問題,與朱雲峰討論之後,朱雲峰也覺得自己確實目光短淺了一些,便決定支持朱標的想法,電動力與蒸汽動力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