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拉攏人心和食不過三(第2頁)
復立再廢
胤礽題字,碑刻在廬山秀峰31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為大阿哥與八阿哥爭儲失敗,康熙帝諸子矛盾激化,為了緩和局勢,康熙帝決定再立胤礽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復立胤礽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三月初十日,以大學士溫達、李光地為正使,刑部尚書張廷玉、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倫為副使持節,授胤礽冊、寶,復立為皇太子;以禮部尚書富寧安為正使,禮部侍郎鐵圖為副使持節,授石氏冊寶,復封為皇太子妃。同日,分別晉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晉胤祐、胤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俱封為貝子,胤禩此前已復為貝勒。康熙試圖以此促進皇太子與諸皇子以及諸子之間的團結。14
而自初次被廢黜後,胤礽一反常態,行為瘋癲,便被康熙帝懷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無日不流涕,寢食不寧。他回想拘禁胤礽那天,天色忽暗;皇十八子胤祄病死;進京前一日,大風旋繞駕前;夜間夢見已故祖母孝莊與胤礽生母仁孝皇后,她們顏色不悅;之後去南苑行圍,憶昔皇太子及諸阿哥隨行之時,不禁傷懷。終於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二十三日病倒。當日回宮,立即召見胤礽,並諭告臣下:“自此以後,不要再提這件事了。”此後經常召見胤礽,每召見一次,心裡便舒適一次。
皇太子雖復立,但原有的君儲矛盾並未解決,所以很快就又發生了嚴懲皇太子黨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議處戶部尚書沈天生等串通戶部員外郎伊爾賽等,包攬湖灘河朔事例額外多索銀兩一案。皇太子在策劃逼父皇儘早讓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與儲君之間的矛盾,終於又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視塞外回京當天,即向諸皇子宣佈:“皇太子胤礽自從復立以來,以前的狂妄還未消除,以至於大失人心,祖宗的基業斷不可託付給他。朕已經奏報給了皇太后,現在要將胤礽拘執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將廢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15